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吉林延边沙金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15 08:55
【摘要】:沙金沟金矿位于夹皮沟金成矿东南部,华北克拉通北缘,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交接附近。行政区划隶属于和龙市辖区。矿区构造主要有NW向和NE向两组断裂构造。NE向断裂主要为区域性深断裂,N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沙金沟金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其中,矿区侵入岩主要发育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闪长岩以及中基性脉岩。主容矿岩石主要为闪长岩,中基性脉岩NW向分布,与金矿脉空间关系密切。中基性脉岩主要为岩相呈渐变关系的辉绿岩、辉绿玢岩和闪长玢岩。围岩蚀变主要发育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矿体分布呈脉状,成矿期NW向断裂总体显示出左旋张扭特征,矿化在断裂走向偏左(北西西)和垂向变陡部位矿体变宽,矿化较好。金沙沟金矿床成矿过程从早到晚主要分为4个成矿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其中Ⅱ和Ⅲ阶段为金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类型复杂,主要有含子矿物三相、富CO_2三相、富气相二相和富液相二相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224℃~478℃,显示为中高温特点。流体盐度为3.42%~65.48%NaCleqv,流体密度为0.61~1.14g/cm~3。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阶段有大气水加入。估算出金沙沟金矿床成矿Ⅰ、Ⅱ、Ⅲ和Ⅳ阶段成矿深度分别为9.5~9.7km、6.9~9.2km、6.0~7.1km和5.9~6.3km。δD为-79.9‰~-97.9‰,δ~(18)OH_2O为0.8‰~6.9‰,δ~(34)SV-CDT值为-2.4‰~+1.0‰,在陨石硫值范围内,反映硫源为深源(岩浆或地幔源)。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脉型金矿床。Ⅱ阶段流体不混溶和Ⅲ阶段大气水与岩浆水混合是Au的沉淀的主要原因。流体性质早阶段为氧化性流体,主成矿阶段为中性和还原流体,晚阶段为弱碱性和弱氧化的流体。本文也对与成矿有关的闪长玢岩进行了成年时代的厘定,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的研究。该脉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33.4±1.4Ma,为早白垩世早期。岩石为钙碱性、铝质系列岩石,Rb/Sr比值为0.04~0.11,Nb/Ta比值为13.47~17.02,分析源岩主体来源于上地幔,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地幔Rb/Sr平均值约为0.034,地壳Rb/Sr平均值为0.35(Taylor and Mclennan,1985)。幔源岩浆的Nb/Ta比值为17.5±2,而壳源岩浆的Nb/Ta比值为11~12,Green,1995)。闪长玢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Sr)、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的特征,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的特征相一致。La/Yb-Sc/Ni和La-P_2O_5构造判别图解显示为大陆弧岩浆特征。对于中国北东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第二次高峰期,并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高峰期耦合。伴随着俯冲作用的持续进行,东北地区形成一系列伸展体制下的热液矿床,如吉林东南部地区发育的中高-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如沙金沟、西岔、金厂沟、南岔金矿等)、斑岩型铜矿(如常发沟、天合兴铜矿等)。区域上不同类型矿床,在统一的构造背景下形成,构成不同地壳深度层次的热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图文】:

和龙,南北朝鲜,二道白河,崇山


前 言前 言0.1 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研究区位于和龙市以南 80 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和龙市辖区。矿区的地理坐标为:E:128°52'45″-128°55'12″,N:42°03'45″-42°05'30″,交通十分便利,图们至二道白河沿岸的国防高速公路穿过该区,矿区位于长白山主峰-山东白头山 100km,崇山镇与龙界山城,南北朝鲜对岸,平均海拔 800 米至 1300 米不等,平均 600 米至 800 低点。在地形方面,西侧高东侧低,东侧低南侧北宽,酷寒.110 120 天,积温 2200 250℃,年降水量 430 530 毫米,属寒冷气候。(图 0.1)

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成矿阶段,矿石组构


图 0.2 研究工作技术路线图(1)搜集数据:搜集和分析沙金沟矿区的地质资料,掌握矿区地质情况。(2)野外工作:通过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对于不同地,构造轨迹,与金矿体的空间关系及矿石观测等进行初步调查。完成岩体的,形状,尺度和围岩蚀变,记录,拍摄和采样。(3)室内数据整理和抽样检验分析:①在对野外地质调研的工作基础上,根据野外记录与观察,选择典型的岩品,制备光薄片,并完成相关的岩矿鉴定工作,重点查明矿石组构、围岩蚀下特征与矿化的关系,划分出成矿期与成矿阶段;②选择不同成矿阶段的含金石英脉,进行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工作,并记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明春;张军进;张丕建;杨立强;刘殿浩;丁正江;宋英昕;;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构造-岩浆背景[J];地质学报;2015年02期

2 李立兴;松权衡;王登红;王成辉;屈文俊;汪志刚;毕守业;于城;;吉林福安堡钼矿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成矿作用探讨[J];岩矿测试;2009年03期

3 葛文春;吴福元;周长勇;张吉衡;;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科学通报;2007年20期

4 邓晋福;肖庆辉;苏尚国;刘翠;赵国春;吴宗絮;刘勇;;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5 代军治;王可勇;程新民;;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6 孙德有,吴福元,高山,路孝平;吉林中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对吉黑东部构造格局的制约[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7 李碧乐,陈广俊,宋宗维;论吉林夹皮沟金矿成矿时代[J];世界地质;2004年04期

8 刘斌;中高盐度NaCl-H_2O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J];地质论评;2001年06期

9 冀桂清,邵军;论治岭头金银矿床的成因[J];贵金属地质;1998年04期

10 邵军;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J];贵金属地质;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炳成;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2 柳蓉;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程三友;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振华;吉林省海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D];吉林大学;2012年

2 常艳;吉林省海沟大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模式[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4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64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