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陆地重力观测环境背景噪声与精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09:26
【摘要】:陆地重力实际观测精度除了与仪器标称指标有关,还依赖于观测环境的背景噪声水平。测点环境评价与观测资料质量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台站选址和调整的依据,对于台站重力环境评价常通过采取1年或者几个月的观测数据,去掉潮汐和大气的重力影响,进行漂移拟合后得到重力残差,选取均方根值RMS最小的5天作为平静期来计算结果,以地震噪声等级(SNM)和观测精度作为评价台站重力观测环境的指标。本文选择了南山(GS-15型)、乌加河(gPhone型)、乌什(PET型)、狮泉河(PET型)、琼中(PET型)5个台站连续4年的重力观测记录,分别计算其在地震频段(200~600s)的SNM和,结果表明:琼中台的SNM和比其它4个台站要大,说明海潮会对SNM和参数产生影响;狮泉河台和乌什台用的是同一类型仪器,但狮泉河台的SNM和在4年的变化范围和级别比乌什台大,说明狮泉河台的测量环境不如乌什台稳定,环境噪声干扰大;5个台站连续4年分别评价得到的地震噪声等级SNM和观测精度变化不大,这意味着不同时段的数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传统的方法是从长期观测数据中选取最平静5天作为平静期,但流动重力观测任务的测量时间较短,无法像连续重力观测一般连续测量1年或者1年以上,本研究尝试用短期观测数据中取最平静1天来计算SNM与参数,结果可为评价流动重力测点的环境奠定研究基础。本文分别选取了小庙台(GS-15型相对重力仪,连续23天观测数据),地球所(CG-5型相对重力仪,连续46天观测数据)和白家疃(CG-5型和gPhone型相对重力仪,连续10天观测数据)三个台站的短期观测数据,对比取最平静5天和最平静1天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金属弹簧重力仪的噪声水平比石英弹簧重力仪小;短期测量中取最平静1天对测点做出的环境噪声和观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取5天差别不大;这同时适用于金属弹簧重力仪和石英弹簧重力仪。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流动重力观测环境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进一步为测点分级提供定量依据。
【图文】:

重力仪器,重力观测


陆地重力观测环境背景噪声与精度评价研究声水平进行直观的对比。由于仪器的漂移在观测中会随着测量时间发生变化会影响重力观测数据进而导致评估地震噪声等级出现误差,Niebauer(2007)于地震噪声等级的基础上结合仪器的漂移进一步给出了用观测精度 作为指标。本文以此方法为基础,来评价重力测点环境噪声的定量指标,并寻求兼顾精度与效率的实施方案。

分布图,重力,监测网,分布图


陆地重力观测环境背景噪声与精度评价研究等,2007;王军等,,2008)、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Kang et al., 2011)、背景场探测工程的建设,重力台站形成了 300- 450km/站的空间分辨率。2.1 中国陆地重力观测系统地震重力监测的目的分为两类,其一是监测重力固体潮及其变化,其二是记录构造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二者都以陆地重力观测为主,采用的方法包括有流动重力(相对重力测量和绝对重力测量)和连续重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雅文;付广裕;韦进;;十三陵地震台gPhone重力仪的仪器性能与水文响应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年05期

2 韩宇飞;江颖;张晓彤;张锐;王新胜;贾路路;;陆态网络太原台gPhone重力仪背景噪声水平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年05期

3 刘代芹;李杰;朱治国;方伟;;利用观测资料对CG-5型与LCR-G型相对重力仪精度初步评定[J];内陆地震;2012年01期

4 刘少明;孙少安;卢红艳;郭树松;;LCR重力仪与CG-5重力仪的长基线混合标定[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01期

5 张锐;韦进;刘子维;李辉;郝洪涛;;用SGC053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对gPh058重力仪格值的精密测定[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5期

6 邢乐林;李辉;夏正超;郝兴华;郝洪涛;刘子维;;CG-5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J];地震学报;2010年03期

7 祝意青;王庆良;;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1期

8 王军;赵刚;何案华;郭藐西;郭柏林;秦久刚;;“九五”前兆台站与“十五”前兆台网的整合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4期

9 赵刚;何案华;秦久刚;郭藐西;郭柏林;王军;;“九五”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因特网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1期

10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刘练,王继英;测点周围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668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68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