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馒头组鲕粒及鲕粒灰岩特征及演化
发布时间:2020-05-18 12:15
【摘要】:豫西宜阳地区中寒武统馒头组二段、三段出露完整,主要由厚层紫红色、褐黄色页岩与鲕粒灰岩及各类微生物岩组成。本文对鲕粒的宏观特征、圈层结构及鲕粒中泥晶方解石的成因机理、以及鲕粒灰岩的沉积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研究区中寒武系古环境重建以及揭示鲕粒的微生物成因提供依据。鲕粒为具有核心和圈层的球状颗粒,从晚前寒武纪直到第四纪各地质时代都有产出。本文依据鲕粒的形态、结构及方解石组成,将其分为泥晶不规则放射状鲕粒、含泥晶套亮晶表皮鲕粒、泥晶同心放射状鲕粒和微亮晶规则放射状鲕粒4种类型。泥晶不规则放射状鲕粒、含泥晶套亮晶表皮鲕粒、泥晶同心放射状鲕粒和微亮晶规则放射状鲕粒。馒头组自下而上,鲕粒从不规则放射状向同心放射状及规则放射状变化,反映出鲕粒的结构变化不大,但形态趋于规则,球度逐渐增强。通过对寒武系馒头组岩性分析,研究区域从馒头组二段到三段水体逐渐加深,鲕粒的形态结构的变化,代表了这一地区沉积环境的有多次旋回,总体呈水体加深,水动力增强的趋势。研究区鲕粒中发育大量的泥晶方解石,可出现在鲕粒的不同位置。在电子显微镜下,鲕粒中的泥晶方解石矿物组成除了以钙为主外,还有硅、铝、铁成分,结构表现为六边形蜂格和片状壁,反映出它们的形成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蓝细菌化石Girvanella大量出现在豫西宜阳地区中寒武统馒头组二段的鲕粒中。葛万菌丝状体多呈略弯曲的无分枝、不分节、细长管状,相互缠绕叠复,多出现在鲕粒核心和暗色纹层中。鲕粒中还发现有大量微生物的钻孔。这些管状孔隙有分枝,无分节,可分布于鲕粒的不同位置,在圈层外部呈枝状或网状分布,与丝状菌体共存。对鲕粒中泥晶方解石的成因分析以及发现的蓝细菌化石和微生物钻孔对于阐明鲕粒的微生物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6图 1-1 技术路线图Fig. 1-1 Research technical route1.6 创新之处通过鲕粒的结构及其中泥晶的形态,对豫西寒武系馒头组泥晶鲕粒及鲕粒灰岩进行分类,阐明其沉积环境特征,分析鲕粒灰岩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沉积演化模式,,揭示鲕粒中泥晶的成因与微生物的关系并解释其中微生物特征。
11图 2-1 豫西寒武系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裴放等,2008)Fig. 2-1 Chronostratigraphy, lithostrat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Cambriansuccession in western Henan (Pei et al., 2008)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4.41;Q911
【图文】:
6图 1-1 技术路线图Fig. 1-1 Research technical route1.6 创新之处通过鲕粒的结构及其中泥晶的形态,对豫西寒武系馒头组泥晶鲕粒及鲕粒灰岩进行分类,阐明其沉积环境特征,分析鲕粒灰岩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沉积演化模式,,揭示鲕粒中泥晶的成因与微生物的关系并解释其中微生物特征。
11图 2-1 豫西寒武系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裴放等,2008)Fig. 2-1 Chronostratigraphy, lithostrat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Cambriansuccession in western Henan (Pei et al., 2008)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4.41;Q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延路;冯李强;;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徐庄组鲕粒研究[J];古地理学报;2015年04期
2 李飞;武思琴;刘柯;;鲕粒原生矿物识别及对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指示意义[J];沉积学报;2015年03期
3 齐永安;杨小伟;代明月;李妲;王敏;刑智峰;;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鲕粒和鲕粒灰岩演化及其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4 董运青;;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科技视界;2012年22期
5 裴放;王建平;王世炎;巴燕;陈瑞保;;河南省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6 梅冥相;;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J];沉积学报;2012年01期
7 赵鹏l
本文编号:266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6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