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省绵竹市城墙岩磷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16:29
【摘要】:“什邡式”磷矿是中国典型的沉积型磷矿,具有特殊的剖面构造,矿层厚,品位富,以及具有硫磷铝锶矿等特点。因此,本论文在绵竹选取较为典型的“什邡式”磷矿—城墙岩磷矿,依托详查项目,采用野外调查、钻孔和槽探等手段,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讨成矿规律,为提高城墙岩磷矿床资源储量寻找一定的找矿方向,也为该地区寻找磷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获得主要认识有:(1)F103、F201、F202、F203、F105断层为矿区内主要的断层,也是引起矿区内含矿层重复的最主要断层。(2)含磷层覆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花斑状”白云岩古岩溶侵蚀面上,伏于泥盆系上统沙窝子组“砂状”白云岩之下,赋存于泥盆系上统沙窝子组含磷段地层中(沙窝子组第一段),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层位较稳定。(3)Ⅰ号矿体在区域上出露超过4150m,该矿体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整体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北西。矿体厚度为1.06~13.86m,平均厚度4.31m。单工程平均(P_2O_5)品位27.61%。P_2O_5含量与含磷层厚度及矿体厚度均有一定的关系,均呈同步消长关系。(4)找矿标志:岩层底部为岩溶侵蚀面,含矿层一般不具明显的层理,主要是角砾状,大小混杂、无定向性。角砾呈半棱角状-棱角状,部分呈港湾状。部分角砾因受后期的含磷溶液下潜发生交代作用,而具放射纤维皮壳状、花边状构造。(5)找矿方向:城墙岩Ⅰ号矿体北部有同层位的绵竹盐井磷矿控制,其南部又受F103和F105断层控制,但Ⅰ号矿体南部仍有阶梯状矿体赋存的可能,是较好的远景。
【图文】:

夹皮,高山区,溪流


1 绪 论可 低至零下 10℃,冬 季在高山区 则 有积雪覆盖 。区 内 夹 皮 沟 河 自 西 南 穿 越 矿 区 向 北 东 流 入 黄 土 坑 河 , 再 流 入 夹皮 沟 河为常年 有水溪流 ,沟坡狭 陡 ,自然纵 降 3%~9%,对 排 泄 疏 导 作 用 , 其 动 态 明 显 受 气 象 因 素 制 约 , 具 明 显 的 山 区 骤 落之特征 。

分布图,磷矿,分布图,四川


图 1-2 中 国 磷 矿 分 布 图Fig.1-2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ate rock in Chinese我 国Ⅰ级 磷 矿 (P2O5≥30%) 资源 16.57 亿 吨, 主 要 分布 在 贵州、新疆 、四川、浙 江 和江苏 6 个省 、自治 区;Ⅱ级磷 矿(25%≤P2O5≤ 源 21.2 亿 吨 , 主 要 分 布 在 贵 州 、 四 川 、 湖 南 、 云 南 、 河 北 、 云蒙 、湖北 和甘肃 9 个省 、自 治 区; Ⅲ级磷 矿( 12%≤P2O5≤25%)05.2 亿 吨 ,主要分 布在贵州 、四川、云南、湖北和 湖南 5 个省 。 地 区 磷 矿 已 查 明 资 源 储 量 主 要 分 布 在 西 南 和 中 原 地 区 , 华 东 地最少( 如图 1-3)。1.3.3 四川磷矿分布四 川磷 矿具有矿床 规模大、矿石品 位高等特点。四川省 磷矿 分 布 在 什 邡 、 绵 竹 、 汉 源 、 甘 洛 、 雷 波 、 马 边 、 市 荣 等 地 区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高辉;罗英杰;高骏;;国内外磷矿资源利用现状、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5年06期

2 唐尧;;我国磷矿床特征及发展对策建议[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年04期

3 郭谢君;;雷波莫红磷矿矿床特征及成因浅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3期

4 郭强;武敏建;李斌斌;;四川的梅树村阶磷矿[J];化工矿产地质;2012年04期

5 黄富荣;邓小林;;什邡式磷块岩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冲断推覆构造[J];化工矿产地质;2011年01期

6 夏学惠;袁俊宏;杜家海;东野脉兴;;中国沉积磷矿床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黎治忠;;四川省马边县老河坝磷矿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2期

8 刘树根;孙玮;李智武;邓宾;刘顺;;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作用与天然气成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3期

9 王邵东;张红映;;中国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与消费[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年09期

10 高慧,杨瑞东;早寒武世早期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磷作用[J];地球与环境;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669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69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8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