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红柳峡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图文】:
甘肃—宁夏交界处六盘山群发现的孢粉组合与刘兆生(198致。目的及意义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甘肃省西北部,处于中国孢粉植物地区系内,南—北分区界限的迁移而造成的气候波动对研究区内重要的影响,故该地区是研究我国早白垩世古气候环境演变的宝霞,2013)。红柳峡地区近年由于地质公园的兴建而引起了内河、湖相白垩系发育良好,孢粉类化石较为丰富,是开展孢的理想场所。通过对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孢子花粉的研究,,不代、划分和对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恢复古地理面貌造植被类型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意义。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材料与方法2.1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酒泉盆地西端(简称酒西盆地)(图 2-1)。酒西盆地为祁连山北缘的前陆盆地,西止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体系,南部边界为祁连山逆冲断裂,东部止于嘉峪关凸起,北部为黑山凸起,夹持于祁连山前和阿拉善山前断裂、阿尔金断裂之间(薛沛霖,2013;付国民等,2003; 霍永录等,1995)。盆地演化经历了白垩纪断陷及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坳陷两大发育阶段,是一个由早白垩世断陷和新生代坳陷叠置的复合盆地,是我国最早进行石油勘探的盆地之一,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李明杰等,2005;陈建平等,2001;赵应成,1998)。研究区白垩纪盆地主要填充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和湖泊沉积(付国民等,2003;王崇孝等,2005;王晓丰等,2008)。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4;P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国军;刘志辉;张合;陈建强;;邢台紫山西断裂控制性钻孔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环境演变[J];华北地震科学;2017年01期
2 王淑英;王雨灼;;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泡子晚全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意义[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7年06期
3 王曼华;;若尔盖高原区泥炭地的孢粉组合及古植被与古气候[J];地理科学;1987年02期
4 阎顺,许英勤;天山北麓平原区晚第三纪晚期一更新世的孢粉组合及环境变迁[J];新疆地质;1988年02期
5 徐家声,孙廷智;渤海西部近海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特征[J];海洋通报;1988年04期
6 汪世兰 ,徐齐治 ,郑秩;江苏渡村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气候[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7 刘兆生,安俊义;内蒙古钱家店盆地早白垩世协尔苏组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8 周昆叔;香港晚更新世晚期红树植物孢粉组合的发现[J];科学通报;1988年19期
9 王淑英;;桦甸苏密沟组孢粉组合及时代讨论[J];吉林地质;1988年03期
10 江德昕;何卓生;董凯林;;新疆塔里木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军干;吴国tD;谢金有;李君;;南海北部大陆架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张金岩;陶明华;刘惠萍;万珊;;山西应县凹陷孢粉组合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朱怀诚;欧阳舒;;天津晚二叠世晚期孢粉组合的发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蒋明媚;王毓钊;罗宝信;;秦岭太白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的多元统计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6年
5 刘兆生;李润兰;;山西宁武井下大同组孢粉组合[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朱怀诚;欧阳舒;;天津晚二叠世晚期孢粉组合的发现[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王香婷;;渤海地区希指蕨孢属高含量孢粉组合及意义[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俊牌;杨振京;张静;侯春堂;高业新;;河北平原中部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与古环境变化[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范淑贤;;大同火山群地区中更新世孢粉组合[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英娘;孙秀玉;王大宁;;新疆莎车和库车盆地第三纪的孢粉组合[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地科;中国地科院四篇论文获奖[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玉梅;新疆北部典型湿地4700年以来环境和植被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黄昌庆;末次冰期以来中亚干旱区孢粉记录的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英芳;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孢粉植物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熊平生;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的形成及其环境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赵增友;基于孢粉、炭屑的近1600年来桂、渝岩溶区人类活动演变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佳蕊;甘肃玉门红柳峡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董源;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罗布泊沉积物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意义[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3 张培新;宁波东南沿海平原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沉积环境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4 苗慧心;合肥盆地前中生界基底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地层层序[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
5 乔晓旭;焦作市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与气候演化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邬应臣;滦南地区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环境[D];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
7 蒋素雪;兰州地区空气孢粉组合特征及特殊天气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燕杰;拉萨河谷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6年
9 张华安;猪野泽中全新世东、西湖盆孢粉组合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顾芳;常州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683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8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