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湖北秭归屈原镇西陵峡剖面晚奥陶世微体化石生物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7:36
【摘要】:奥陶纪海侵广泛,海生动物空前发育,晚奥陶世凯迪期-赫兰特期是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增长的重要时期,保存有丰富的化石记录,其中,宏体生物如三叶虫、笔石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同时期微体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介形虫等)的生物面貌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晚奥陶世微体化石进行系统古生物学研究,旨在补充该时期微体古生物资料,并从微体化石角度探讨研究区沉积环境。本人对湖北秭归西陵峡剖面上奥陶统宝塔组、临湘组瘤状灰岩和五峰组硅质岩中的微体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丰富的微体化石生物群,其中,牙形石共鉴定14属20种(含6个未定种),介形虫共鉴定14属26种(含16个未定种)。另外,产自宝塔组、五峰组的单房室胶结壳有孔虫和球形放射虫系华南首次报道,包括有孔虫Lagenammina sp.1、Lagenammina sp.2、Amphitremoida sp.、放射虫Armstrongisphaera sp.。宝塔组和临湘组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Hamarodus Dapsilodus-Scabbardella(HDS)相,代表深凉水型牙形石动物群;介形虫动物群以Planoria,Fenxiangia,Schmidtella和Aparchites为优势属,可与苏格兰西南部Craighead Limestone组和加拿大上奥陶统Esbataottine组开阔台地相或较深水相报道的介形虫动物群进行对比,有孔虫和放射虫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壳体为中薄壳,壳体形态保存较为完整,反映较低能的水动力环境。五峰组放射虫具高丰度低分异度,壳体中等偏大,呈球形,通常报道于深水相沉积环境中。研究区微体动物群总体属于较深水相的偏凉水动物群。本人在西陵峡剖面发现的微体化石构成研究区的深水相生物组合,补充了研究区晚奥陶世微体生物资料。研究区晚奥陶世放射虫和有孔虫系华南区首次报道,为后续探讨原生生物早期骨骼演化提供生物资料。根据微体化石生物群特征,再综合学者对上奥陶统岩性特征研究资料,认为宝塔组至临湘组属于较深水、低能的陆棚相沉积环境,五峰组属于深水相沉积环境。
【图文】:

有孔虫化石,有孔虫,钙质壳


图 1 奥陶纪地层及有孔虫化石记录. (A1-A2) Nestell and Tolmacheva, 2004; (B) Nestell et al., 2002; (C) Sabirov andGushchin, 1986; (D) Schallreuter, 1986; (E) Gutschick, 1986; (F) Nestell et al., 2009; (G) Trela, 2016; (H) Moreman, 1930.晚奥陶世有孔虫在全球报道很少,有胶结壳(砂质壳)和钙质壳的有孔虫化石。Saltovskaya ( 1989 )报道了乌兹别克斯坦上奥陶统钙质壳有孔虫七个新种:Parathurammina antiqua, Eoirregularina magnifica, Vulgarella crassa, V. sabirovi,Quasiserginella oblonga, Cribrosphaeroides praeturcmenica, 和 Bisphaera eoelegans。Moreman(1930)报道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境内发现的砂质壳有孔虫,属种多样性及其丰富且化石保存精美,部分属多见于现代海洋如 Crithionina, Sorosphaera, Lagenammina,Tholosina,其地层时代遭到质疑。杨海军等(2009)在塔中隆地区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切片发现极少数单房室型和多房室单列排列的疑似有孔虫,但壳体较大达到近 1cm,故排除为有孔虫的可能性。

放射虫,晚奥陶世,动物群,笔石


4 张可:湖北秭归屈原镇西陵峡剖面宝塔组微体化石奥陶纪放射虫集中报道于我国北部地区、加拿大纽芬兰、苏格兰、哈萨克斯坦等地。前人报道的放射虫化石记录及其大致层位见图 2。在地层展布上,特马豆克期晚期-弗洛期有一段放射虫化石报道的空白。晚奥陶世放射虫在我国北部地区报道较多。王玉净(1993)在甘肃平凉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发现放射虫 Inanihella penrosei 动物群,,与笔石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伴生。崔智林等(2000)报道了陕西秦岭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的放射虫 Inanibigutta aff. inconstans-Syntagentactinia biocculosa 动物群, 位于笔石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带之上。Nazarov and Popov(1976, 1980)在哈萨克斯坦报道了大量晚奥陶世放射虫化石,然而其时代到底是达瑞威尔期晚期还是桑比期早期仍不确定,缺乏更精确的年代学证据。Goto(1991, 1992)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现桑比期晚期-凯迪期早期的具细长圆柱状刺的格子壳球形放射虫,属于 Inanigutta unica 动物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浩;甄勇毅;马媈;张元动;;重庆石柱漆辽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刺序列——揭示达瑞威尔阶下部至桑比阶之间的沉积间断[J];古生物学报;2017年01期

2 ZHAN Renbin;JIN Jisuo;LIU Jianbo;;Meganodular Limestone Points South China Paleoplate to the Late Ordovician Equator[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1期

3 王志浩;伯格斯特龙;张元动;甄勇毅;吴荣昌;;浙赣地区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英文)[J];古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4 赵泉鸿;李小艳;梅西;王红;;黄、渤海中、晚更新世的冷水介形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年04期

5 詹仁斌;靳吉锁;刘建波;;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3年33期

6 聂小妹;雷勇;冯庆来;向宇;;四川广元上寺剖面长兴阶放射虫动物群演变及控制因素[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7 王安东;周瑶琪;仲岩磊;段竟;王子阳;张振凯;;陕南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网状裂缝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王玉净;张元动;;江苏仑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9 勾韵娴;彭金兰;;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更新世介形类瘤饰探讨[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10 司伟民;席党鹏;黄清华;万晓樵;;松辽盆地东部宾县凹陷青山口组介形类生物地层与生态环境[J];地质学报;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2699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99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