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北山芦草井西火山岩地层归属及构造背景探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2:41
【摘要】: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南缘,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交汇处的关键位置,构造位置特殊,岩浆活动强烈。古生代是该地区不同洋盆和陆块形成及演化的重要时期,大洋的开合、板块的拼贴与碰撞导致各类岩浆岩分布广泛,其中以华力西期的岩浆岩最为多见。芦草井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北部,区内火山岩地层较为发育,但研究程度较低,火山岩的岩石组成、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均不甚明确,且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资料。本文系统地对芦草井西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北山北部地区的岩浆岩与地层的年代格架提供年龄依据,同时为该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资料。根据芦草井西火山岩岩石组合、岩相学、年龄数据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本文对其归属进行了重新厘定。同时,根据该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芦草井西火山岩主要为一套英安岩、安山岩、英安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夹少量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组合,属海陆交互相火山岩。物质组成和岩相学特征指示其应归属于区域上的上石炭统白山组,而非泥盆系雀儿山群。(2)两个芦草井西火山岩样品锆石测得LA-ICP-MS U-Pb年龄值分别为304.0±1.4Ma、311.98±0.86Ma,属晚石炭世。该2组年龄是将芦草井西火山岩厘定到上石炭统白山组的间接依据。(3)芦草井西火山岩显示钙碱性特征,明显富集强不相容元素Th、Hf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而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Eu微弱负异常。(4)芦草井西火山岩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但以壳源物质为主,其构造背景为陆缘弧环境。
【图文】:

地理,芦草,工程硕士学位,天山山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2.1 芦草井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北山地区位于新疆、甘肃及内蒙古的交界处,北邻蒙古共和国,南为敦煌盆地,西与天山山系相连,东以弱水为界,东西长约 520km,南北宽约 254km(刘雪亚等,1995)。地理坐标为东经 95°00′~101°00′,北纬 40°40′~42°40(′图 2-1)。芦草井地区地处北山北部的红梁子-蓬勃山地区内,北邻红梁子,南邻红旗山。

大地构造分区,地质矿产,内蒙古,陆缘增生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红梁子-蓬勃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古亚洲域与特提斯域交汇部位,属于塔里木板块北东陆缘增生带,天山-兴蒙造山系(Ⅰ级构造)-额济纳旗-北山弧盆系(Ⅱ级构造)-红石山裂谷(Ⅲ级构造)(杨合群等,2008,2009,2010;潘桂棠等,2009;Xiao et al.,2010)(图 2-2)。具有陆缘增生带的特征。区内晚古生代地层及岩浆岩均较发育(图 2-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14;P5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来成;朱明帅;张福勤;;北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背景分析[J];中国地质;2014年04期

2 李永军;杨高学;李鸿;金朝;葛海影;林列全;;新疆伊宁地块晚泥盆世火山岩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2年04期

3 吕博;杨岳清;孟贵祥;严加永;赵金花;王守光;贾玲珑;彭润民;;内蒙古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03期

4 杨合群;李英;赵国斌;王永和;杨建国;李文明;姜寒冰;谭文娟;张开春;;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地层对比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2009年04期

5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冯益民;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郝国杰;冯艳芳;;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2009年01期

6 杨合群;李英;李文明;杨建国;赵国斌;孙南一;王小红;谭文娟;;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J];西北地质;2008年01期

7 赵振华;;关于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的有关问题[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1期

8 黄增保;金霞;;甘肃红石山地区白山组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J];甘肃地质;2006年01期

9 何世平,周会武,任秉琛,姚文光,付力浦;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J];西北地质;2005年03期

10 何世平,周会武,姚文光,任秉琛,付力浦;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699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99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