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兴安岭南段碧流台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18 08:39
【摘要】: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发育大量晚中生代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基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了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碧流台地区的早白垩世花岗质侵入杂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区域岩浆演化及其成矿意义。碧流台地区花岗质岩石的岩性经分析观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中细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第二种为中粗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最后一种为流纹斑岩,它们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2±1Ma、133±1Ma和131±1Ma,均为早白垩世侵入岩,但具有边缘向中心逐渐变年轻以及侵位深度逐渐变浅的趋势。三类岩石在总体上均呈现出高分异的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征,ΣREE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较轻,Eu表现出强烈的负异常,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暗示了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此外Ba强烈亏损,高Sr,低Y的特征,也表明了该区域可能有较宽泛的岩浆来源;较低的Nb/La比值,显示成岩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参与。中细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中粗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流纹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分别-9.0~+0.9-3.8~+2.8、-3.3~-5.7,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763~1137Ma、1395~1007Ma和1397~826Ma,Hf同位素的特征表明这三期岩浆具有相似的源区,且源区较为年龄和少量古老物质加入。碧流台地区与大兴安岭南段其他地区类似,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剧烈,均形成于强烈的伸展拉张环境,结合区域岩浆演化和前人研究,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其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伸展垮塌作用有关,后期可能叠加了古太平洋俯冲导致的弧后伸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4.53;P612
【图文】:

构造图,大兴安岭,邻区,构造图


图 2-1 大兴安岭及邻区构造图(改变自徐备等,2014)XXS-新林-喜桂缝合带;AXHS-苏左旗-锡林浩特缝合带;WJYS-温都尔庙-延吉缝合带;MS-牡丹江缝合带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块由西部的中蒙古地块和东部的额尔古纳地块组成,位于阴山-喜桂图-新林缝合带和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之间。中蒙古地块主要由微大陆、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弧前盆地以及俯冲增生复合体组成;额尔古纳区块主要由兴华渡口和佳疙疸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组成。研究表明,额尔古纳地块与中蒙古地块相似(Badarch et al.,2002),可能是同一个构造单元。蒙古南部-兴安地块位于阴山-喜桂图-新林缝合线和南部的锡林浩特-黑河缝合线之间。该区块由前寒武纪基底(如兴华渡口群),早古生代岛弧和后造山作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碱性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组成。在该地块的西南部,前寒武纪区块由锡林郭勒复合体(1516 Ma,Sun et al.,2013a)和早古生代花岗片麻岩组成;在其南段的中心,即蒙古与中国之间的边界地区存在所谓的 Dariganga 微

分布图,邻区,花岗岩,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及邻区花岗岩分布图(杨奇荻等,2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雪;王青;朱弟成;贾黎黎;吴兴源;刘盛遨;胡兆初;赵天培;;拉萨地体锆石Hf同位素填图:对地壳性质和成矿潜力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3年11期

2 程天赦;杨文静;王登红;肖盈;张全;;哈勒盖图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佘宏全;李进文;向安平;关继东;杨郧城;张德全;谭刚;张斌;;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J];岩石学报;2012年02期

4 徐美君;许文良;孟恩;王枫;;内蒙古东北部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向阳盆地中生代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1年09期

5 童英;洪大卫;王涛;史兴俊;张建军;曾涛;;中蒙边境中段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和找矿意义[J];地球学报;2010年03期

6 李锦轶;张进;杨天南;李亚萍;孙桂华;朱志新;王励嘉;;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肖庆辉;邓晋福;邱瑞照;刘勇;冯艳芳;;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J];中国地质;2009年03期

8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24期

9 张玉涛;张连昌;英基丰;周新华;王非;侯泉林;刘庆;;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J];岩石学报;2007年11期

10 李锦轶;高立明;孙桂华;李亚萍;王彦斌;;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718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18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