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郑家坪边坡变形体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5:40
【摘要】:自大岗山水电站水库蓄水以来,从2015年10月开始,水库区郑家坪斜坡中部及前缘出现沉降、开裂现象,并在局部地段发生小型崩塌。在水库蓄水与其它不利工况下,其变形破坏可能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崩塌或滑坡,将会危及交通、水上作业、水利工程等安全。本文对郑家坪边坡变形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探,基本查明变形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对其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提出变形体的工程防治措施,确保其稳定运行。本文取得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归纳总结出郑家坪边坡变形体的变形破坏类型,主要包括张拉裂缝、公路沉降裂缝、挡墙鼓胀变形、局部垮塌等。(2)根据变形体工程地质特性和变形破坏特征,对变形体进行了分区,分别为变形体Ⅰ、Ⅱ、Ⅲ区。并结合变形体的倾倒变形强弱程度,自外向里可划分为碎裂松动变形带、强倾倒变形带、弱倾倒变形带、正常岩层。(3)变形体变形破坏的内因主要包括较好的倾倒变形临空条件、发育较好的顺层结构面;外因主要包括复建公路开挖切脚、水库蓄水、降雨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变形体坡体前缘稳定条件变差和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变形体的变形破坏。各变形体区岩体表现出一种复合的变形破坏力学模式:前期岩体发生倾倒~折断变形,后期岩体发生滑移~拉裂变形,最后可能失稳破坏,形成滑坡。(4)通过对郑家坪变形体的工程地质调查、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性的极限平衡和数值模拟计算,综合判断认为:变形体Ⅰ区岩体在蓄水后处于加速初期变形阶段,在蓄水工况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在蓄水+暴雨、蓄水+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各不利工况下都不满足安全控制的标准;变形体Ⅱ区的Ⅱ_1、Ⅱ_3区岩体在蓄水后稳定性较好,Ⅱ_2区岩体在各种不利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都不满足安全控制标准;变形体Ⅲ区岩体在蓄水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蓄水+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蓄水+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各不利工况下都不满足安全控制标准。(5)根据变形体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其防治措施建议考虑采用“框格梁+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组合方式加固边坡”,从而达到治理目的;还可以考虑设置隧道,彻底地绕避开郑家坪变形体,从而达到永久根治目的;由于变形体Ⅲ区岩体裂缝断续分布,蓄水后后缘裂缝基本没变化,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局部稳定性较差,可以考虑设置长隧道绕避变形体Ⅰ区、Ⅱ区,对变形体Ⅲ区岩体进行边坡加固,从而达到永久治理目的。最终方案的选择需要通过各防治设计方案比选确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图文】:

分布图,大岗山,水电站,地理位置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 论况站的坝址位于四川省大渡河中游雅安市石棉县,水库涉及棉县,是大渡河干流规划的第 14 个梯级(见图 1-1)。任务为发电,电站装机容量为 2600MW,年发电量为 114.3为 1130.00m,汛期排沙的运用水位为 1123.00m,死水位为总库容大约 7.42 亿 m3,调节库容为 1.17 亿 m3,具有日调

全貌图,变形体,公路边坡,郑家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顺河长约 2600m,体积约 4900 万 m3。按其变形现象和危2区、Ⅱ3区(见图 1-2、图 1-3),其中Ⅱ1区位于复建公路,未见明显变形现象,公路边坡发生局部崩塌。Ⅱ2区9+430m 段、K9+600m~K10+120m 段,公路边坡和外侧防段公路开挖边坡较陡、岩土体结构松散、破碎,可能形成区位于复建公路 K8+800m~K9+100m 段,郑家沟上游,未形体Ⅲ区位于郑家沟下游(见图 1-2、图 1-3),长约 150m0m,体积约为 550 万 m3,公路边坡后缘高程 1270m 见裂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润秋;李渝生;严明;;斜坡倾倒变形的工程地质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5期

2 敖道朝;李国维;李临生;侯宇宙;;基于传感器和无线模式的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11期

3 陈晓鹏;张强勇;刘大文;胡建忠;蔡德文;;边坡变形统计回归分析模型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4 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5 杨根兰;黄润秋;严明;刘明;;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大规模倾倒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6 曾亚武;田伟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的结合[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7 陈志波,简文彬;位移监测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8 程东幸,刘大安,丁恩保,赵红敏,潘炜,郭华锋;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影响因素及反倾条件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9 左保成,陈从新,刘小巍,沈强;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9期

10 许强,王士天,李渝生,杨芸;河谷岸坡变形破坏的一种特殊模式——论尼泊尔色迪河桥桥址区岸坡岩体拉裂变形的成因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圣明;;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航;基于坡面位移监测信息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余鹏程;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及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4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