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成矿机制及沉积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31
【图文】:
图 1-1 全球 BIF 形成高峰期示意图(3.5-1.8 Ga、800-600 Ma),但进入早古生代后(541 Ma)BIF 发育缺失 (Klein, 2005; Bekker et al, 2010)在 1977 年发现现代海底热液系统后(Corliss et al., 1978),学者们发现大量溶解的铁质正在从扩张的洋中脊喷发出来(Saito et al., 2013),现代海底热液系统很可能贡献了超过 75%的可溶解铁质至深海之中(German et al., 2010; Carazzo et al., 2013German and Seyfried, 2014),而溶解的铁质可以被运送至洋中脊以外 2000 公里的位置
代海底沉积物的铁族元素测试统计,注意灰色圆圈的沉积物测试入,应属于氧化环境(FeHR/FeT<0.38),但部分结果显示其为铁(FeHR/FeT>0.38),(Hardisty et al., in review).铁矿成因分布的 BIF 中经常发育有高品位的铁矿石(TFe>50 wt.%)。通矿石是表生风化和后期变质共同作用的结果(Morris, 1980; M3; Morris et al., 1980; Harmsworth et al., 1990)。Martrmersley 盆地的 BIF 研究后认为该地区在 2.45-2.2 Ga 间被抬磁铁矿受氧化变为赤铁矿,并且被燧石交代为针铁矿。但近年位铁矿石的转变并非完全受控于表生氧化作用(Findlay, 199; Barley et al., 1999; Oliver and Dickens, 1999; Powel et al., 2001)。如在 Harmersley 盆地 2.2Ga 之前的 BIF 中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 技术路线和工作量对以上的科学问题,本次研究工作选取塔什库尔干地区具特殊代表性的铁矿床(尔铁克-赞坎北)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矿床解剖工作,利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手段,确定本研究区矿床形成时代、背景、物质来源、沉积品位矿成因及成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同时期海洋环境的认识,具体技术路-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昌;冯京;董连慧;朱明田;郑梦天;李智泉;郝延海;石玉君;;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矿床类型、成因及成矿规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2 乔耿彪;王萍;伍跃中;郝延海;赵晓健;陈登辉;吕鹏瑞;杜玮;;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陆块赞坎铁矿赋矿地层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5年03期
3 胡浩;段壮;LUO Yan;李建威;;鄂东程潮铁矿床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矿床成因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4 张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张作衡;宋谢炎;;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5 任广利;李健强;王核;刘建平;高婷;杨敏;易欢;韩海辉;杨军录;;西昆仑西段布伦口-赞坎一带铁矿成矿系列[J];新疆地质;2013年04期
6 陈登辉;伍跃中;李文明;王兴安;乔耿彪;赵晓健;;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磁铁矿矿床特征及其成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4期
7 高晓峰;校培喜;康磊;奚仁刚;过磊;谢从瑞;杨再朝;;西昆仑大同西岩体成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制约[J];岩石学报;2013年09期
8 饶东平;曹新志;张旺生;陈俊魁;陈曹军;;塔什库尔干地区老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新疆地质;2013年03期
9 刘文平;王核;仝来喜;吴玉峰;黄朝阳;胡军;;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P-T轨迹[J];岩石学报;2013年03期
10 陈勇;吴亮;张春江;崔学敏;李宗成;牛金;;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赞坎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强;西昆仑塔县—康西瓦构造带印支期变质、岩浆作用及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3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6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