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稀土矿床成因浅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7
【图文】:
国稀土(REE)储量和产出量分别占世界的30.7%的97%,其中由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产出者占绝大部分(Weng et al., 2015),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稀土矿床类型和最主要的稀土元素来源,备受矿床学家们的关注(图1-1)。前人已经对碳酸岩及与碳酸岩相关的矿床进行了大量研究(Eby, 1975;白鸽和袁忠信, 1985;Williams-Jones et al., 2000;侯增谦等, 2008;田世洪等, 2008a,b; Hou et al., 2009; Xie et al., 2009, 2015, 2016;Liu et al., 2015a, b, c;Liu and Hou,2017;刘琰等,2017)。然而,作为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独特类型的隐爆角砾岩型稀土矿床,却只有少量被深入研究,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稀土矿床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1.2 研究意义青藏高原东缘发育着一条巨型的新生代碳酸岩型稀土成矿带,是碰撞造山形成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形成了诸如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等稀土矿床。尽管川西冕宁-德昌稀土矿带不同稀土矿床同处攀西古裂谷
2图 1-2 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构造简图(据 Yin et al., 2000;Hou et al., 2003)此外,大陆槽矿床矿体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中,世界范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与其产出特征相似的稀土矿床。深入研究该矿区的成矿特征,对理解该矿床甚至是整个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该类型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 区域地质冕宁-德昌稀土矿带位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东缘,扬子板块西缘,北起冕宁,南延经泸沽、西昌、黄联至德昌一带,东、西分别以甘洛-小江断裂带和箐河断裂带为界。构造上,该区吸纳和调节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应力应变 (侯增谦等,2006),先后经历了中生代古特提斯造山作用和新生代大规模陆内变形等构造演化,于新生代卷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中,是我国第二大稀土产业基地(图 2-1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琰;陈超;舒小超;郭东旭;李自静;赵海璇;贾玉衡;;青藏高原东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型REE矿床成矿模式——以大陆槽REE矿床为例[J];岩石学报;2017年07期
2 田世洪;侯增谦;杨竹森;谢玉玲;杨志明;魏家秀;袁忠信;;川西大陆槽爆破角砾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3 田世洪;侯增谦;杨竹森;陈文;杨志明;袁忠信;谢玉玲;费红彩;尹淑苹;刘英超;李政;李小渝;;川西冕宁-德昌REE成矿带成矿年代学研究:热液系统维系时限和构造控矿模型约束[J];矿床地质;2008年02期
4 侯增谦;田世洪;谢玉玲;袁忠信;杨竹森;尹淑苹;费红彩;邹天人;李小渝;杨志明;;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模型[J];矿床地质;2008年02期
5 田世洪;侯增谦;杨竹森;杨志明;袁忠信;王彦斌;谢玉玲;刘英超;李政;;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床碳酸岩-英碱正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8年03期
6 侯增谦;曲晓明;杨竹森;孟祥金;李振清;杨志明;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有业;聂凤军;高永丰;江思宏;李光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006年06期
7 田世洪;侯增谦;袁忠信;陈文;谢玉玲;费红彩;尹淑苹;衣龙升;周肃;;四川冕宁木落寨稀土矿床成岩成矿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06年10期
8 林广春;李献华;李武显;;川西新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774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