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地震测试仪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发布时间:2020-07-29 20:36
【摘要】:地球物理探测是通过地球物理仪器测量地球的物理场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人们通过探寻这种规律,进而能加深对地球,及地球资源的了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矿产丰富,但是由于地表易发现的矿产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日益需求。所以寻找矿产的技术要求,技术成本也慢慢的提高。国内目前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因此正遭遇严峻的考验。对比于国外的地球物理仪器,国内自主研发的地球物理仪器整体上都是较为落后的。其主要原因是早先国内仪器依赖进口,国内缺乏自主研发的人才及精神。不过经过近十几年国内对于地球物理勘探这方面的努力,自主研发的地球物理仪器已经逐渐的呈现良好的开端。由于国内已经能自主生产性能较好的地震测试仪,所以现在把重点放在配套的地震测试仪数据采集软件的研发上面,要想做好该软件研发工作,必须先了解地震波的相关概念,以及地震波传播规律等相关知识。本文先介绍自主研发的地震测试仪架构和硬件条件,在了解地震测试仪的基础上,对地震测试仪数据采集软件进行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其中涉及到为何添加微动测量功能,添加此功能需了解的地震波知识,软件设计实现过程,以及针对微动测量功能的降噪处理提出三种优化方案,分别是数字滤波,减少采集通道数,使用AGC自动增益控制。还有为采集更加丰富的地震数据,将采样长度扩展为原来的两倍。最后对微动测量进行数据采集测试,和采样长度增加后的数据采样测试。在硬件方面,改变了地震测试仪的电源供应方式,对系统盘进行升级,扩大存储量。最终实现微动测量的功能设计,完成数字滤波功能,以及3通道,6通道数据采集,讨论AGC自动增益如何降噪。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43
【图文】:

框图,测试仪结构,框图,主控


地震测试仪结构框图

示意图,波前,示意图,属性


波前波后示意图

岩层,理论证明,密度


图 3-2 反射和透射上图 3-2 假设地下是两层不同密度的岩层,ρ1是上部岩层的密度,ν1速度;下部岩层的密度为 ρ2,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为 ν2,理论证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娉婷;;纵、横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综合运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年06期

2 冯国洋;;一种基于随机平稳理论的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7年24期

3 陈彭鑫;仲思东;;基于FPGA和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宽带数字频率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7年12期

4 刘光鼎;;推动地球物理方法创新,引领探测仪器技术未来[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11期

5 刘建军;卢松;;瑞雷面波法在地铁隧道上覆地层探测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17年05期

6 杨子龙;雷鸣;;地震仪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探装备;2017年04期

7 徐玉玲;徐维秀;;地震勘探采集工程技术知识服务中心设计[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年Z2期

8 易碧金;穆群英;岩巍;夏颖;仲明帷;;地震勘探仪器发展的机遇、挑战及研发分析与展望[J];物探装备;2016年06期

9 郑亦菲;;数字滤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年24期

10 高群霞;;浅谈Windows程序设计[J];电子世界;201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荣杰;;智能微动勘探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地质调查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物探与岩土工程测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健;基于空间自相关法的微动勘探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示波器接口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4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4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