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上扬子区奥陶—志留之交无机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及其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30 13:15
【摘要】:晚奥陶世赫南特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一次重要的冰川事件,在短暂的0.8 m.y.~1.3 m.y.内发生了一系列环境和生物演化事件,包括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以及显生宙以来第二大生物灭绝事件。全球多个剖面记录了一次快速而剧烈的碳循环扰动——HICE事件(Hirnantian Isotopic Curve Excursion),即全球有机碳及无机碳同位素的明显正偏事件。然而,中上扬子地区的赫南特阶却表现出了不同于HICE事件的无机碳的负漂移异常现象。因此,研究该负漂移异常现象的成因对于探究奥陶纪末冰期前后扬子海的碳库扰动、海水化学环境变化以及生物灭绝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中上扬子区4条典型的奥陶-志留之交剖面进行野外考察及连续采集,分别将湖北宜昌王家湾小河边剖面、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湖北秭归庙垭乡剖面及重庆綦江观音桥剖面中出露的赫南特阶地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观察和系统采集了4条剖面中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的五峰组上部黑色笔石页岩、观音桥层灰黑色泥灰岩和钙质泥岩以及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笔石页岩。作为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的重要载体,上奥陶统观音桥层泥灰岩为一套以泥质灰岩为主的浅水沉积,保存有丰富的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地层厚度不超过1 m,代表了赫南特冰盛期海平面最低时期的沉积记录。本文对4条研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合前人研究数据,建立了中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界线的高分辨率碳氧稳定同位素地层。结果显示,各个剖面的无机碳同位素曲线均在观音桥层呈现出一次明显的负漂移趋势,由远岸较深水剖面至近岸较浅水剖面,该负偏趋势越来越弱。排除了成岩作用改造的影响之后,本文认为此次明显的δ13Ccarb负漂移事件指示了观音桥层沉积环境的突然变化,该变化仅局限于赫南特期的扬子海盆,反映在冰盛期海平面下降时大量额外的轻碳(12C)组份加入了溶解无机碳库(DIC库),其来源可能与海底甲烷的有氧以及厌氧氧化(AOM)反应或有机质的有氧及厌氧氧化过程有关。结合各剖面的古水深、古氧相、显微岩相、硫同位素及有机碳同位素曲线等数据,本文初步构建了赫南特冰期及其前后的扬子海盆DIC库扰动及海水化学变化模型,认为晚奥陶世凯迪期至赫南特初期,扬子海维持严格的氧化还原分层状态,并且深部海水缺氧。进入赫南特中期,随着南极冰盖的迅速扩张,扬子海海平面大幅下降,致使陆架边缘海底赋存的甲烷水合物因静水压力降低而失去稳定,释放出大量甲烷气体在沉积物以及水柱中发生了有氧以及厌氧氧化反应,该过程会降低海水硫酸盐的浓度,其与有机碳的氧化作用一起向海水DIC库中加入大量额外12C,改变了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硫化水体向深部迁移与扩张。赫南特末期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海底水合物系统重新稳定,甲烷释放以及氧化过程终止,扬子海DIC库组成与海水化学分层状态恢复至冰期前的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97;P5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成;碳同位素分析的标定方法[J];核物理动态;1991年01期

2 卢双舫;李吉军;薛海涛;黄光玉;徐立恒;;碳同位素分馏模型比较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7期

3 季东;关平;肖玉雄;廖永胜;;原油极性分离法及其对解释原油碳同位素特征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4 王传远;车桂美;盛彦清;李延太;秦志江;;碳同位素在溢油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7期

5 王东良;马成华;李剑;李志生;张英;王义凤;李谨;;取样装置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检测结果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6 孙春叶;毛治超;;国产碳同位素标样的稳定性实验分析[J];科技风;2012年19期

7 冉敏;杨奇丽;张晓森;;中亚哈萨克斯坦西部过去~30000年以来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意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8 W.J.Stahl;李明喜;;烃类勘查中的碳同位素方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2年11期

9 程伟基;碳同位素与矿物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03期

10 林立青,陈宗义,万惠琴,徐爱萍,凌佑纯;菜园子菱铁矿床氢、氧、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贵州地质;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传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云怒;翁承文;侯建平;;碳同位素浓缩演示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3 T.Yamaguchi;A.Ozawa;M.Chiba;R.Kanungo;T.Kato;K.Katori;K.Morimoto;T.Ohnishi;T.Suda;Y.Yamaguchi;A.Yoshida;K.Yoshida;H.Toki;N.Nakajima;I.Tanihata;;丰中子碳同位素反应碎片纵向动量分布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中平;李立武;陶明信;杜丽;曹春辉;王广;徐义;;特定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系统中的氧化反应装置的研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5 关平;王玉斌;;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廖永胜;李钜源;李祥臣;卫英杰;王宝山;曹智;陶军明;;生化模拟和高温合成模拟生成烃气的碳同位素分馏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李钜源;卫英杰;李祥臣;王宝山;曹智;;原油及岩石可溶有机质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李海涛;吴沿友;;基于碳同位素分馏基础上的微藻碳汇能力估算[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曹长群;王伟;沈树忠;郑全锋;;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不同沉积相区的无机碳同位素表现和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把立强;李广友;;凝析油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及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江其勤 把立强;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新方法问世[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华义;史前“蘑菇”高达6米以上,有科学家认为是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王文;地球正处于千年来飓风高发期[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记者 董映璧;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N];科技日报;2007年

5 记者 顾钢;区分生态奶和普通奶有新法[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志强;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2 于志强;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3 帅燕华;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与地质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超;过去11.5ka以来的北疆阿勒泰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曹群;天然气碳同位素动力学及其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涂s

本文编号:2775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5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