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可控震源振动器失效分析及重锤密封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7:42
【摘要】:可控震源是一种地震勘探信号激发设备,相比于传统的爆炸震源,具有输出地震波可控,绿色环保,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地震勘探的首选信号激发源。振动器作为可控震源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性能对可控震源在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勘探精度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故障统计数据表明,重锤密封失效比例高达34.30%,对严重影响振动器的工作性能,且野外施工时无法满足更换维修所需的拆装工艺,只能返厂维修,极大降低勘探效率。因此,本文根据大量的工程数据,对振动器系统进行失效分析,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结合概率统计,确定影响振动器系统稳定性的薄弱环节。根据目前国内外对振动器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气资源勘探的发展要求,对可控震源振动器重锤密封进行寿命预测及结构改进,对延长振动器使用寿命,改善油气勘探的效率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如下:(1)根据可控震源振动器系统的设计现状和工作原理,通过统计分析大量的现场工程数据,开展振动器系统失效分析,并对相应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常见失效模式为磨损失效、疲劳失效以及断裂失效,其中重锤密封泄露及电液伺服阀气蚀是影响振动器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2)针对振动器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繁多等特点,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建立振动器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开展振动器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失效概率及概率重要度的计算分析,得出振动器系统的可靠度。通过对概率重要度的对比分析,结合可控震源野外施工的具体工况,确定影响振动器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为振动器重锤密封。(3)通过对重锤密封材料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确定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试验分别在三种温度梯度下测定密封材料的性能,获得其工程应力-应变关系,并运用MATLAB线性回归进行数据拟合,采用平均值法确定密封材料的Mooney-Rivlin常数,描述橡胶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力学行为。(4)根据大塑性变形理论和Hertz经典接触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显示算法对周期性压力作用下的密封结构进行仿真计算,掌握密封圈随各条件参数的应力响应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大,密封圈应力峰值的波动越剧烈,越容易导致重锤密封失效。密封圈的Von Mises应力随压缩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槽口半径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而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变化不大。(5)采用等效应力的方法计算O形橡胶圈危险截面应变能,设定应变能释放率为损伤参量,运用断裂力学法对橡胶密封圈危险截面节点进行寿命预测。开展密封结构改进设计研究,通过改进前后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危险截面的使用寿命平均提高了7.93%,对改善振动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可控震源的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知非;世纪之交论可控震源的发展与变化[J];物探装备;2000年01期

2 李稳平,赵贺强,张伟;关于国产可控震源康明斯发动机的使用问题[J];物探装备;2000年03期

3 王迎春;可控震源系统常用词汇习惯译法[J];物探装备;2000年03期

4 季广森,刘学超;浅淡恶劣环境中可控震源的使用方法[J];物探装备;2002年03期

5 鞠昭华;可控震源在勘探中穿越城区的管理[J];物探装备;2002年04期

6 刘金中;马铁荣;;可控震源的发展状况[J];石油科技论坛;2008年05期

7 刘金中;马磊;刘志刚;;可控震源培训仿真平台及应用[J];物探装备;2009年01期

8 孙洁;;如何做好可控震源的质量监控[J];物探装备;2009年03期

9 吴宗珂;;三组可控震源在复杂工区交替施工的实现[J];物探装备;2011年06期

10 翟俊伟;章多荣;宁宏晓;付强;;可控震源源驱动交替扫描高效采集实践[J];青海石油;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芳;邓东;李彩霞;;一种石油勘探用可控震源车架有限元分析[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蕾;卢川;郝天珧;张妍;;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4年

3 伍建;王润秋;张晓磊;;可控震源地震数据谐波滤除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卢川;游庆瑜;;用于金属矿探测的便携式精密可控震源系统研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洁;周辉;张红静;;可控震源高保真地震数据采集方法的炮集分离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旭;程大祥;刘伊克;王红落;尤建军;;伪随机可控震源方法在近地表强噪声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常旭;李林新;刘伊克;王红落;;北京断陷黄庄—高丽营断层伪随机可控震源地震剖面[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林行;林君;陈祖斌;;电磁驱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红静;周辉;张洁;田玉昆;;压制谐波噪声的一种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少武;赵波;贺振华;;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地震数据匹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可;可控震源长寿的奥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东方物探技术专家 震源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 刘金中;低频可控震源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石油报;2014年

3 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张卫军;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可控震源应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李金生;沙特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张永久;可控震源技术进步里程碑[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马永 通讯员 陶枞;东方物探掌控低频可控震源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4年

7 王刚毅 黄志海;南方山地勘探首次运用可控震源[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记者 马永邋通讯员 王霞;东方物探履带轮系可控震源研制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张永久;新技术新工法扬威北疆[N];中国石油报;2014年

10 卢红兵;创新工作方法助推生产安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锋;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倪宇东;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高健;可控震源编码激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杨志超;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信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张林行;基于接力式以太网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玉海;不同震源地震数据资料闭合问题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王俊秋;可控震源金属矿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试验[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游;基于GMM地质预报用精密可控震源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丹;整形滤波法可控震源地震数据谐波干扰压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正帅;基于时变窄带滤波技术提取可控震源扫频信号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4 贾超;电磁式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马瑞琪;电磁式可控震源锁相控制与广义预测控制方法[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郭勇;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噪音特点及其压制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李娜;基于三元伪随机编码的冲击夯可控震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赵仕英;可控震源振动器失效分析及重锤密封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9 张浩辰;铰接可控震源侧倾稳定性及抗侧滚扭杆防翻机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10 高健;脉冲编码可控震源信号设计与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9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9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