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时序分析技术的任丘地区形变监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InSAR时序分析技术的任丘地区形变监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表沉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地质灾害现象,会对建筑物以及人类的生产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预防、减少这种危害,有必要对地表形变进行长期稳定可靠的监测。针对传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存在着成本高、连续性监测困难等问题,本文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公益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支持下,深入开展了任丘地区地表形变InSAR监测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讨论了D-InSAR技术两轨差分干涉的几何原理以及干涉结果的相位组成,介绍了D-InSAR技术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D-InSAR技术的数据处理流程,从时间失相干、空间失相干、大气延迟以及形变梯度过大等因素引起的失相干方面阐述了D-InSAR技术的局限性。2)使用永久散射体(PS-InSAR)和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对任丘研究区的38景ENVISAT卫星ASAR数据和18景ALOS卫星PALSAR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处理,得到了任丘地区的沉降速率分布图,并对ASAR数据和PALSAR数据的PS-InSAR和SBAS-InSAR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ASAR和PALSAR两种数据的PS-InSAR结果在沉降发生的空间分布和年均沉降速率上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ASAR和PALSAR两种数据的SBAS-InSAR沉降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二者最大年沉降速率有所差异,分别为-35.4mm/yr和-31.8mm/yr;单一SAR数据的PS-InSAR和SBAS-InSAR的处理结果在数值上具有较大差异,PALSAR数据的相干性比ASAR数据好,但是由于PALSAR数据基线过长引起的空间失相干带来的误差较严重。3)探究了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微小形变探测上的能力,监测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在微小形变探测方面能力显著。4)为了解决ASAR数据在研究区相干性较差以及PS点密度太小的问题,使用时域相干点(TCP-InSAR)技术对任丘地区的A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TCP-InSAR技术选出的TCP点密度为133个/平方千米,远远高于PS-InSAR技术选取的PS点密度,故TCP-InSAR技术减轻了ASAR数据因干涉性差导致PS点稀疏的的问题。将ASAR数据TCP-InSAR结果与滤波后的PS-InSA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反演出了任丘研究区重点沉降区的年均沉降速率。结果表明:TCP-InSAR技术监测到的任丘重点沉降区的最大年均沉降速率是-18.4mm/yr,滤波后的PS-InSAR结果对应为-18.1mm/yr,PS-InSAR结果与TCP-InSAR的反演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TCP-InSAR结果以及滤波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得出了TCP-InSAR技术较为适合监测油田沉降的结论。
【关键词】:地表沉降 时序InSAR PS-InSAR SBAS-InSAR TCP-InSAR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6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8
- 1 绪论18-2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8-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4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24-26
- 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形变监测原理26-43
- 2.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原理26-30
- 2.2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原理30-38
- 2.3 D-InSAR技术的局限性38-42
- 2.4 本章小结42-43
- 3 研究区及数据概况介绍43-48
- 3.1 研究区概况43
- 3.2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介绍43-47
- 3.3 本章小结47-48
- 4 永久散射体(PS-InSAR)和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联合对任丘地区形变监测研究48-71
- 4.1 引言48
- 4.2 PS-InSAR原理及数据处理48-59
- 4.3 SBAS-InSAR原理及数据处理59-66
- 4.4 PS-InSAR和SBAS-InSAR处理结果对比分析66-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5 时域相干点干涉(TCP-InSAR)技术监测分析71-86
- 5.1 引言71
- 5.2 时域相干点干涉(TCP-InSAR)原理及数据处理71-80
- 5.3 TCP-InSAR与PS-InSAR监测结果对比分析80-85
- 5.4 本章小结85-86
- 6 结论与展望86-88
- 6.1 结论86-87
- 6.2 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4
- 附录 194-95
- 作者简历95-97
- 学位论文数据集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中;;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在火山研究中的应用(第一部分:InSAR原理)(英文)[J];测绘科学;2006年01期
2 麦永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原理及其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3 刘国林;独知行;薛怀平;郝晓光;;卡尔曼滤波在InSAR噪声消除与相位解缠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2期
4 张永志;何伟;罗凌燕;刘瑞春;;利用InSAR干涉测量区域的数字高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秀萍;;InSAR图像相位解缠的最小费用流法及其改进算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6 范兴丰;;基于InSAR的三峡地质灾害监测[J];化工之友;2006年07期
7 罗华;雷斌;胡玉新;;一种机载InSAR水体阴影的提取和识别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8 路旭,匡绍君,贾有良,黄立人;用INSAR作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4期
9 Jan Dirk Wegner;Jens R. Ziehn;Uwe Soergel;李成龙;;基于高分辨率InSAR与光学数据的建筑物识别与高度估计[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11年01期
10 陈基炜;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及其对城市遥感的意义[J];上海地质;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争;张过;张继贤;;遗传算法在InSAR相位解缠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高宏良;刘利力;章志佳;;INSAR处理中相位转换高程技术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审和讨论工程测量发展趋势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利力;詹总谦;舒宁;;一种InSAR高程计算迭代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陈艳玲;黄s
本文编号:278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