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耗散能与释放能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9:23
【摘要】:岩石能量理论的研究,对于岩体工程中设计、施工和后期监测的优化,以及岩爆、顶板冒落、硐室失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对岩石破裂发展时的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特征。然后通过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推导出了岩石能量耗散值的计算公式。试验表明:同直径条件下,岩石的能量耗散值与长径比约呈负指数关系。进而利用最小耗能原理,获得了岩石强度的判据方程。为了研究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机制,本文基于能量平衡理论,推导出了岩石破裂能量释放率公式,以及岩石破裂拓展的能量释放方程。分析了岩石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的过程,以及试验系统的刚度,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释放规律的影响,并利用岩样在单轴压缩情况下的灾变理论,得出了岩石发生灾变时能量释放值的计算方法。最后,本文结合岩石能量耗散与释放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分阶段与全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以及花岗岩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破裂过程中岩石能量耗散与释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岩石能量耗散与能量释放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5
【图文】:

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岩石,能量耗散


图 1.1 岩石单元的耗散能与弹性应变能[1]能量耗散特征的理论分析者从微细观力学出发,对岩石能量耗散的内在特征与规为,岩石能量耗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与外部环境互观损伤力学理论,能够发现岩石破裂发展中的能量耗散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了岩样的微观断裂表面的能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裂纹将持续发展;岩石静态条件态条件。彭瑞东等[4]利用砂岩的细观循环拉伸试验,得分能量将发生耗散,而引起岩样形成进一步的破坏。一个新的独立于边界理论的流法理论,由 Jiang 等[5]提,观察岩石的细观结构,并运用新理论以及分贝误差能量耗散规律。张志镇等[6]从细观角度分析了岩石结构影响,指出整个试验过程,应力峰值后的能量耗散密的能量耗散值随均质度的升高而减小,但随着细观尺

流程图,技术路线,流程图,岩石破裂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耗散能与释放能机理研究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岩石破裂发展时能量耗散与能量释放之间的内在关系。1.4.2 本文技术路线本论文将以岩石为研究对象,把岩石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作为研究要点,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值分析相结合,并借助相关学者试验数据的综合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岩石破裂发展时耗散能以及释放能的机理。本文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不同高度,试件,岩样,直径


位论文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耗规单轴压缩试验。之后,将整理试验结果,计耗散数值,并探讨岩石能量耗散与岩样尺寸之缩试验过程计划,将岩样分别按高度与直径之比(长径比.5、4.0、4.5、5.0 以及 6.0,且直径统一为 50.2 为直径相同高度不同的岩样,共计 11 个。料特性试验系统上进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强;赵青;王军保;张建;;基于弹性应变能岩爆倾向性评价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2 平琦;马芹永;袁璞;;岩石试件SHPB劈裂拉伸试验中能量耗散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3 张志镇;高峰;崔洋;林斌;;岩石能量特征与其细观结构的关联性[J];科技导报;2013年08期

4 ;Energy analysis for damage and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rock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S1期

5 孙倩;李树忱;冯现大;李文婷;袁超;;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的岩石破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6 李业学;刘建锋;秦丽;;应力波穿越岩石节理时能量耗散规律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1年01期

7 徐小丽;高峰;周清;陈静;;高温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赵毅鑫;姜耀东;田素鹏;;冲击地压形成过程中能量耗散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9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大理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释放规律和破坏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5期

10 蓝航;潘俊锋;彭永伟;;煤岩动力灾害能量机理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大钊;冲击地压演化过程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3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83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