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巩乃斯谷地湿地面积对河流入渗补给的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1
【图文】: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 湿地位置研究区新疆伊犁巩乃斯谷地,该区位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的西段,伊犁河谷地的,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81°42′-84°16′,北纬 43°20′-43°51′。行政区划上包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巩留县及尼勒克县的小部分及兵团农场。研究区交通比较方便。向西有两条公路从新源县通往伊宁市,向东沿喀什河谷有通往乌鲁木齐。沿巩乃斯河谷有公路可达南疆和库尔勒。此外,各县团场和公社之有公路或简易公路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研究区位置如图 2.1。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5 水文地质条件2.5.1 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1)地下水类型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2)地下水赋存条件研究区第四系厚度相当大,最厚可达近千米。全区岩层颗粒由东至西发生了多次由粗到细的变化;地层结构也发生了多次单层与多层的交替。在这些地层中,赋存着丰富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中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中;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研究区的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如图 2.2 所示。(100 m)
图 2.3 融雪-径流型地下水位月变化曲线(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图 2.4 降雨-径流型地下水位月变化曲线(上游沟谷地带)图 2.5 开采-径流型地下水位月变化曲线(新源县开采区)图 2.6 河流-径流型地下水位月变化曲线(巩乃斯河沿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卢玉东;苏凤梅;王正川;;贺兰山西麓洪水特征分析及其入渗补给研究[J];城市地理;2016年22期
2 杨瑞瑞;陈喜;张志才;;地下水位埋深对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影响的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6期
3 宾予莲;齐登红;;降雨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过程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6期
4 王永义,王专翠,胡以高;降雨入渗补给规律分析[J];地下水;1998年02期
5 孙永堂,蒋国镭,王艳秋,张也,刘喜田;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机理及补给量的研究[J];城市勘测;1996年03期
6 樊福来,郭翔云;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过程分析[J];海河水利;1996年01期
7 李晓春,樊福来;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问题的探讨[J];河北水利科技;1995年02期
8 张建国;;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的讨论[J];吉林地质;1987年02期
9 赵仁章;;试谈地下水蒸发入渗规律[J];河南地质;1987年04期
10 郭新华;;山前平原地下水降雨入渗补给的预测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凤林;毛绪美;程胜高;刘存富;;惰性气体法测定地下水入渗补给量[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凤林;毛绪美;程胜高;刘存富;;惰性气体法测定地下水入渗补给量[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3 殷夏;张光辉;;潜水入渗补给量形成过程及其与某些易观测量之间关系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93年
4 齐登红;常珂;朱中道;;利用回归分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函数[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5 王红旗;;潜水蒸渗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6 周万银;;地下水补给量的分析与计算[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丽云;孟良;唐玲;;2003年淄博市地下水动态及成因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景如月 张云龙;7万亩树木死亡引发的思考[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杨镇 芦燕娟;城市化与保泉如何双赢[N];济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会荣;优先流影响下的入渗补给过程及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2 马斌;氢氧稳定同位素指示水体分馏与降水入渗补给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3 林丹;包气带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吴庆华;基于土壤水入渗补给的优先流定量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5 霍思远;潜水位下降对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伟;新疆伊犁巩乃斯谷地湿地面积对河流入渗补给的响应[D];长安大学;2018年
2 黄金廷;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区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张志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周春华;大埋深条件下降雨入渗补给过程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5 李杰彪;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4年
6 张志杰;河套灌区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及引黄水量阈值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齐丽军;利用地下水水位波动提取地下水蒸发蒸腾和降雨入渗补给强度[D];长安大学;2017年
8 魏文清;平原区地下水流动模型构建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段鹏;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张玉芳;内蒙孪井灌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8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