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煤层气储集机理及原始含气量模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图文】:
力过大(8-10Mpa 以上),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适用性受附现象。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 BET 多分子层吸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吸附模型。实际在计算中、高阶煤甲遍的是 Langmuir 方程。储集机理d 和 Schatzel(1998)提到煤层气正是因为与常规天然气了最初按照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方法对煤层气资源的评来对吸附气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常规天然气中,气体呈颗粒间的孔隙内(孔隙尺寸远大于煤储层中的微孔);中以微孔隙中呈吸附状态的气体为主;而低阶煤煤储层由微孔中的吸附态气体,大孔中也存在可观的游离气量(的孔隙特征介于常规储层与中、高阶煤储层之间,储气规储层的聚气机理。
图 1-2 论文技术路线图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论文完成过程中,调研和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满足论文要求,先后赴我国主要的低阶煤盆地的部分矿区(鄂尔多斯盆地、海拉尔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考察交流和样品采集工作。对采集的重点矿区典型低阶煤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测试工作,包括工业分析、煤岩煤质、扫描电镜分析、低温液氮吸附、压汞实验、CT 扫描、核磁共振、XRD 全岩衍射分析、孔隙度测定、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等系列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分析,绘制了大量的基础图件和分析图件,为研究低阶煤的储集空间特征、气体储集机理以及含气量的计算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论文工作量统计如表 1-3。
我国的低阶煤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区,西北侏罗纪含煤盆地,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第三纪褐煤盆地,其中,老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带,新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滇藏区;另外在我国台湾也分布有新第三纪褐煤盆地。所采样品中选取 14 件,涉及西北侏罗纪的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东北的海拉尔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表 2-1)。其中 1 件采自吐哈矿区的红湖煤矿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4#煤层(T1),埋深 300m 左右,煤厚一般为 3.17-12.82m,低变质烟煤;3 件采自乌鲁木齐矿区硫磺沟煤矿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9#煤层(Z2-Z4),埋深在 225-270m,煤厚一般为 28.01-38.83m,中变质烟煤;1 件来自伊敏矿区早白垩统伊敏组 9#煤层(H5),埋深在 290m 左右,煤厚一般为 0.53-13.76m,低变质烟煤;1 件样品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准格尔矿区的上石炭统太原组6#煤层(E6),8 件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区(E7-E14),煤层埋深 190-700m,以长焰煤为主。采样点分布如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永滨;刘桂菊;赵慧斌;;低阶煤的结构特点与热解技术发展概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6期
2 冯晓霄;杨红梅;张涛;史应武;高雁;尤陆花;胡蓉;郜琳;杨雪松;何茂;;新疆低阶煤微生物转化菌种的选育及转化能力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3 徐宝生;;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4 张静;莫文龙;马凤云;闵犁园;;新疆和什托洛盖煤基本特性分析与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先敏;同登科;;煤层气三孔双渗流动模型及压力分析[J];力学季刊;2008年04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曲思建;王琳;张樝;刘敏;刘立麟;;我国低阶煤转化主要技术进展及工程实践[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高同国;姜峰;杨金水;袁红莉;;低阶煤降解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及其降解效果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管嵩;宋成;王仑;丁仕兵;;环境温湿度对进口低阶煤内水影响的研究[A];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刊[C];2012年
4 彭少涛;刘川庆;朱卫平;孙斌;刘学鹏;;保德区块中低阶煤压裂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白云峰、谢振江、谢光顺;奇台县与重庆兴祥港埠有限公司签订低阶煤循环利用项目合同[N];昌吉日报(汉);2011年
2 李北陵;低阶煤盼变“白天鹅”[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记者 张婷;我区首个低阶煤开发项目开工[N];新疆日报(汉);2012年
4 记者高珍吉;低阶煤循环利用项目在奇台开工[N];昌吉日报(汉);2012年
5 韩红梅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无机化工处副处长;低阶煤热解提质需全力攻关[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闫志强;低阶煤分质转化需统筹规划[N];中国能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闫志强;低阶煤分质转化标准要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8 商报记者 高立萍;海外煤炭技术企业谋局中国市场[N];北京商报;2011年
9 高立萍;海外煤炭技术企业谋局中国市场[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田华;低阶煤制备水煤浆技术获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子文;低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解吸的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屈进州;低阶煤活性油泡浮选行为与浮选工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田忠坤;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邓春苗;低阶煤煤层气储集机理及原始含气量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王娜;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陈博;中低阶煤的分级变温热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8 范冬梅;低阶煤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勇强;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鹏;低阶煤低温干燥工艺及其对煤性质的影响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少洁;白腐菌降解转化低阶煤的试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东方;低阶煤水热法干燥提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5 方嘉淇;冶金废渣对低阶煤低温催化干馏影响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6 曾令鹏;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李甜甜;伊泰低阶煤煤泥浮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王小娟;凤眼莲与低阶煤低温共热解转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学坤;两种低阶煤温和溶剂抽提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乔军伟;低阶煤孔隙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6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9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