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发布时间:2020-08-27 09:08
【摘要】:近年来,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东部黄土浅覆盖区陆续发现了中河、老里湾两个大型银铅锌矿,实现了该地区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因此该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成矿规律研究、区域成矿模式、综合找矿模型、浅覆盖区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区域成矿预测成为研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期岩浆岩、C-A和S-A分形模型应用研究和基于SVM、改进Adaboost算法的成矿预测试图解决以上问题。对研究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将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床划分为申家窑式金矿、崤山式金矿、银家沟式硫铁多金属矿和中河-老里湾式银铅锌矿四个矿床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区域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中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135.4±1.6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崤山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花岗岩:一类是低Y、高Sr型花岗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类是低Y、低Sr型花岗岩,属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均是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两种类型花岗岩的形成为区内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高温、高压、含水的条件形成的两种类型岩浆有利于与下地壳和壳幔交换作用有关的Au、Ag、Fe、Cu、Mo等成矿物质的溶出,促使了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C-A、S-A分形模型成功解决了崤山东部黄土浅覆盖区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难的问题,奇异性分析的的方法成功识别了中河、瓦川地区常规地球化学处理方法无法识别弱银异常,丰富了该区找矿技术手段;基于SVM和改进的Adaboost两种算法对崤山东部地区开展了金银多金属矿成矿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12个,其中A级找矿靶区4个,B级找矿靶区4个,C级找矿靶区4个,并分别进行了评价,认为除了目前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的靶区外,在小妹河、黑山沟、张家河及张家坡一带仍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了Adaboost算法多元信息集成当中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2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从而开展区域成矿预测,筛选有利成矿区段,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评价,本次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1-1。图 1-1 本次研究技术路线图1.4 主要工作量自 2014 年以来,作者先后多次去河南洛宁、陕县开展野外调研,对崤山金矿、申家窑金矿、中河-老里湾银铅锌矿和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赋矿地层,矿脉与地层及岩脉之间的接触关系,围岩蚀变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根据研究的需要采集了岩石及矿石标本并进行了测试工作;全面系统收集了区内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影像资料,在 Arcgis、Geodas、Mapgis 等软件平台上进行分析、调试并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元信息空间数据库。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 1-1。

区域地质图,华北陆块,区域地质,南缘


图 2-1 华北陆块南缘区域地质简图(据罗铭玖等,1992)2.1 地层崤山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华北陆块南缘,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岩群、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熊耳群、官道口群、汝阳群(属渑池—确山小区)、古生界寒武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具典型下部基底、上部盖层地

素描图,罗汉洞组,石英岩,界变


11图 2-2 古元古界罗汉洞组石英岩与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断层接触关系素描图(涧里水库)(据河南地矿局地调一队,1996)1-石英岩;2-含砾石英岩;3-.石英脉;4-花岗斑岩;5-片理化片麻状奥长花岗岩;6-片麻状奥长花岗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功;王全明;常云真;毕炳坤;李智;王通;张帅军;;豫西崤山老里湾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J];地质通报;2017年07期

2 常云真;李永超;徐文超;贾慧敏;李森林;;河南省崤山地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靶区预测[J];世界地质;2017年02期

3 杨林楠;陈静;冯昂;李钢;;陕县宽坪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J];矿产与地质;2016年03期

4 徐文超;王通;常云真;周奇明;贾慧敏;赵留升;;河南省崤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启示[J];矿产与地质;2016年01期

5 徐书奎;刘海鹏;冯昂;高帅;;崤山金(银)矿床容矿构造及成矿规律[J];矿产与地质;2015年06期

6 高帅;高喜;高领;;河南崤山地区金矿床的三位一体成矿浅析[J];地质与资源;2015年06期

7 宋立强;王春永;宋仲科;黎斌林;;崤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成矿模式与成矿预测[J];矿产勘查;2015年06期

8 梁涛;卢仁;;豫西崤山小妹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5年08期

9 冯昂;宋立强;杨林楠;;豫西寺家沟金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黄金;2015年07期

10 冯昂;王占峰;米长征;徐书奎;杨林楠;;河南省寺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克非;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时空演化、矿床成因及成矿构造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邱冬生;湖南省国土资源地学数据库模型与数据融合技术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0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