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发布时间:2020-08-27 11:29
【摘要】: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在结合区域前人所做工作基础上,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以及构造环境等问题。1、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流纹岩、流纹质(含岩屑、晶屑、角砾)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其间夹有少量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和英安岩。2、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38±1.5Ma、139.9±2.5Ma、139.8±1.4Ma,表明该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3、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弱过铝质-过铝质(A/CNK=0.99~1.34)、分异程度高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和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高分异I型火山岩的特征。4、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ε_(Hf)(t)值分别为(+4.06~+8.24)和(+4.25~+9.27),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936~664 Ma和921~604 Ma,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5、索伦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该构造背景的产生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造山带的伸展作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14
【图文】:

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火山岩


第 1 章 引 言2)野外地质剖面观察与测量:选取研究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剖面作重点研究对象,对区域火山岩辅以路线地质观察,重点查明火山岩地层,系统采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 U-Pb 年龄、Lu-Hf 同位素等测试样品。3)实验测试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样品进行锆石 U-Pb 测年、Lu-Hf 同位素测定。4)综合分析:分析总结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火山岩综合区域地层学资料,分析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体工作流程如图 1.1。

构造域,板块构造理论,兴蒙造山带,兴安


大兴安岭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开始起,众多学者以板块构造理论来探讨兴蒙造山带及附近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取了重要进展(李春昱等,1984;胡骁等,1990;邵济安,1991;王荃等,1991;斌和徐备,1996;李锦轶,1998;李双林和欧阳自远,1998;葛文春等,2005a,2005b)李春昱等(1980)将东北地区微陆块自东向西划分为佳木斯地块、松嫩地块、兴地块以及额尔古纳地块。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属于兴安地块(图 2.1兴安地块分别以东南方向贺根山-黑河缝合带、西北方向新林-喜桂图缝合带为界线紧邻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地块。其基底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内蒙古自治地质矿产局,199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古生代以来受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以及古太平洋构造域等多期事件影响,岩浆活动十分频繁,而解释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火山岩与花岗岩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原因。

地质简图,侵入岩,正长花岗岩,岩株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2.3 研究区侵入岩概况研究区内侵入岩广泛分布,岩体与岩株相伴产出。岩性以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多属于酸性系列。侵入岩的形成时代绝大多数为早白垩世,少量晚侏罗世,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另有极少量的辉长岩。详细分布见图 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军;张彦龙;王清海;杨浩;钱程;陈井胜;秦涛;汪岩;吴新伟;张渝金;;大兴安岭中段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资源;2015年05期

2 卢磊勋;杜萌;邵瀚石;;K-Ar法和Ar-Ar法两种定年方法的差异性对比及讨论[J];辽宁化工;2015年08期

3 聂立军;贾海明;王聪;卢兴波;;大兴安岭中段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世界地质;2015年02期

4 司秋亮;崔天日;唐振;李伟;吴新伟;江斌;李林川;;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2期

5 张乐彤;李世超;赵庆英;李雪菲;王璐;李子昊;;大兴安岭中段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J];世界地质;2015年01期

6 李宇;丁磊磊;许文良;王枫;唐杰;赵硕;王子进;;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的限定[J];岩石学报;2015年01期

7 孟凡超;刘嘉麒;崔岩;高金亮;刘祥;童英;;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变:来自火山岩时空分布与岩石组合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4年12期

8 张旗;;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年04期

9 黄始琪;董树文;张福勤;苗来成;朱明帅;;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中段构造变形及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2014年04期

10 李竞妍;郭锋;李超文;李红霞;赵亮;;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I型和A型花岗岩Nd同位素变化趋势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高晓峰;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纪政;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7年

2 谢健;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地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D];吉林大学;2017年

3 谭皓元;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7年

4 张超;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6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6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