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推理的地震灾害管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9
【图文】:
研究思路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基于案例推理的基本思想,即试图通过寻找与新史案例,利用已有经验或结果中的特定知识即具体案例来解决新案。首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地震案例进行比对分析,结合其他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案例拆分,将一个地震案例用固定的要素表示出合适的案例表示方法进行案例表示,根据案例表示方法选取合适的来实现案例比对;通过新地震案例与旧地震案例之间的比对,找出例,参考其采取的救援措施以及起到的救援效果来提高本次救援工事后将新案例编辑保存,从而不断丰富数据库。整个思路与案例推:案例检索,案例重用,案例修正,案例保存相吻合。研究的技术 所示:
3.1.3 影响因素在时间维度下的划分救援时间虽然没有在之前的文献汇总中作为影响救援的因素出现很多次,但是,几乎所有研究地震的文章中都提到了随时间推移,救援成功率会下降,在震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有关救灾队伍对挖救出的伤员的存活率进行过统计,灾后第一天,救援存活率为 81%,震后第二天,第三天,救援出人员的存活率陡然降低,仅为 33.7% 和 36.8%。到了第四天,存活率又一次下降,仅为 19%。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山大地震震后的半小时内,救出人员存活率高达 99.3%,而在震后一两个小时内,虽然存活率依然较高,但 90%的存活率与之前相比还是有所下降。其他地震中,虽然存活率与此比较有所不同,但大体的存活率走向基本一致。以阪神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存活率对比为例。
案例推理过程4.2 案例库的建立根据前文的案例拆分以及表示内容,通过对中外近几十年重大地震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建立了地震灾害案例数据库,数据库存储内容如图 4-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浩;提高安全意识 降低灾害损失——频繁的地震灾害给我们的警示[J];当代建设;2000年01期
2 侯建盛,苗崇刚,李成日,王海波;200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评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3 皮莱格 ,邹文卫 ,张敬军;地震灾害——应汲取的教训[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6期
4 李保廷;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5 米宏亮;李洋;侯建盛;;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3期
6 毛国敏;顾建华;吴新燕;;地震灾害的分类和分级方法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4期
7 ;为什么说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8 赵旭国;;西汉至元末甘肃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及特点初探[J];高原地震;2008年04期
9 米宏亮;李洋;侯建盛;;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02期
1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震灾害[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传华;;试论地震灾害及其减灾对策[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保廷;;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3 崔秋文;;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高孟潭;;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低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龙海云;吴采红;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调研[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延军平;白晶;苏坤慧;;对称性与地震灾害趋势[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建刚;李新乐;;少数民族聚居地地震灾害与灾害管理[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智娴;;减轻21世纪的地震灾害[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9 成小平;杨建思;;地震灾害应急评估系统的构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张长义;林俊强;;地震灾害及潜在危险地区环境识觉与调适行为之分析研究——以南投埔里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强;发扬顽强奋战精神 同心战胜地震灾害[N];吉林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降低地震灾害损失[N];绵阳日报;2014年
3 郭元乐邋赵亚平;甘肃加强应对地震灾害安全防范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苟保平;省委省政府通报我省地震灾害情况[N];甘肃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任郭英 李军;陕西煤化积极应对地震灾害[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刘毅;攀枝花局沉着应对地震灾害全力保通关[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7 省政协常委 李并成;关于预防和抗击地震灾害的建议[N];民主协商报;2008年
8 心文;对我国四川遭受地震灾害表示慰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蔺津;自治区政协召开《宁夏地震灾害与对策研究》课题启动会[N];华兴时报;2008年
10 张兰;专项资金助地震受灾户房屋重建[N];泸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超;平原区路堤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天祺;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3 宁宝坤;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4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周柏贾;分布式虚拟仿真地震应急演练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辉;案例推理的动态学习模型及其在TE过程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洋;基于软计算的案例推理及其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素琪;案例推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电信告警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9 张贤坤;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ULEDRI)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嘉;宁洱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与规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2 李晓丽;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3 张文佳;藏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特点[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4 焦译布;城市地震预防与减灾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韩晓敏;汾渭盆地地震灾害时空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社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吴梦初;台湾地震灾害时空对称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洋;新疆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D];复旦大学;2014年
9 冉娜·迪力夏提;中日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李陶;贵州省毕节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