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马蹄沟金矿床控矿构造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21:39
【摘要】: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金矿床聚集区,马蹄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商丹断裂带西段,凤县—太白矿集区西北部。研究区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凤太矿集区金矿床受构造的控制作用已得到共识。但是对于马蹄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的研究认识不足。因此,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以及室内数据处理分析,初步探究了马蹄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成果:(1)马蹄沟金矿床的赋矿地层为罗汉寺岩群,罗汉寺岩群先后经历了早期南北向挤压剪切变形、中期右行剪切变形以及晚期近平卧褶皱变形。马蹄沟金矿床控矿构造为一组整体呈北西西走向(300°)、倾向北北东、倾角为30°的裂隙带,该裂隙带包括—系列不规则微细裂隙带和走向呈350°、倾向东、倾角50°~60°的偏张性裂隙。含矿构造带在空间上具有右行正断的运动学特点,根据构造特征推断成矿作用发生时本区处于伸展构造环境。(2)庞家河、老湾沟、佐家庄、文家庄金矿床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金矿床中含矿断裂及金矿体的走向表现为近东西向或北西向的特征,金矿床的构造样式受到秦岭造山运动的影响。其中庞家河、佐家庄、文家庄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由此推断三者成矿时的构造环境相近,可能在同碰撞或稍晚(240Ma~220Ma)的构造环境下成矿。(3)矿区西侧的花岗闪长岩属于何家庄岩体,二长花岗岩与何家庄岩体为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化花岗斑岩与金成矿存在密切联系。马蹄沟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金矿化可能与深部中酸性侵入岩及其热液活动存在联系。凤县地区的金矿床、金矿点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后期有少量大气水的混合。(4)西秦岭由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构造体制转换过渡的时代大致在220 Ma~205Ma之间,马蹄沟金矿床的成矿年代应晚于矿化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根据构造环境以及花岗斑岩结晶时间,推测成矿时代在220 Ma~190Ma期间。(5)综合以上研究可知,马蹄沟金矿床的成因与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相关。在西秦岭碰撞造山末期,近东西向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北西向张扭性隐性构造带,为热液提供通道和富集空间。岩浆热液提供热源和成矿流体,并在构造带的微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因此马蹄沟金矿床为受中低温热液活动影响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图文】: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逡逑2.1秦岭大地构造格架逡逑秦岭造山带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属于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1),逡逑也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和多金属成矿带。其恰好处于华北、华南、松潘一甘孜三个板块逡逑的交汇地带,也是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转换带。秦岭向东延连接桐柏一大别逡逑山,向西则分别与祁连、昆仑和松潘地块相连,它们合称为中央造山带(姜春发等,2000),逡逑在大地构造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在近三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秦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逡逑构造演化,造山带内发育了太古宇至第四系的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完整地记录了大陆裂逡逑解-洋盆产生、大洋消减-大陆增生、大陆碰撞、大陆内部构造演化等过程,是研宄岩石逡逑圈板块运动不同阶段转换、继承、演化的理想地区(陈衍景等,1992)。逡逑关于秦岭造山带成因与构造演化虽存在分歧与争议,但其是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逡逑碰撞造山的产物已达成共识。秦岭造山带至少经历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岩逡逑浆热事件和造山作用
于泥盆系钠长角砾岩带中。可见金矿床对赋矿围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逡逑研究区两当张家庄一凤县核桃坝一带,地层从古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以元古逡逑界和古生界分布最广(图2-2)。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包括下元古界秦岭岩群(Ptig)、下逡逑古生界丹凤岩群(PZlD)、下古生界罗汉寺岩群(PZlL)、奥陶系草滩沟群、泥盆系舒家逡逑坝组(DM)、泥盆系大草滩组(Drf)、石炭系草凉驿组(Cc)、白垩系下统东河群(KzA)、逡逑第四系(Q)等(表2-1)。地层从老到新描述如下:逡逑2.2.1元古宇秦岭岩群逡逑下元古界秦岭岩群为经历了多次中、高级变质变形、是一套层状无序的地层组合,逡逑主要由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石墨透闪大理岩、斜长角闪岩、二逡逑长石英片岩等组成。呈近东西向分布于凤县唐藏一桃园地区,与南、北侧的中元古代一逡逑早古生代地层以断裂或韧性剪切带分隔。秦岭岩群按照岩石组合特征可化为郭庄组和雁逡逑岭沟组,岩组间呈构造接触。凤县车道沟向东可见清楚的岩组划分;车道沟向西地带,逡逑受到后期逆冲推覆叠加影响,秦岭岩群形成逆冲岩片,东部推覆于东西向的郭庄组之上。逡逑8逡逑
受晚期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改造明显,发育逆冲断层、紧闭同斜褶皱;逡逑研宄区地层从秦岭岩群至周家湾组均不同程度得受到造山运动的影响,发生变形改逡逑造。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近东西向褶皱和各种形式的断裂构造(图2-3),以研究区的主逡逑要断裂为界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带。逡逑2.3.1褶皱构造逡逑张家庄-油房沟构造带内以糜棱面为变形面,形成区域级宽缓等厚褶皱,如张家庄逡逑复背形(£2),油房沟倒转背形(f4)等(表2-2),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轴面劈理不逡逑甚发育,矿物擦痕线理,交面线理和伴生褶皱常见,是研[偳谇巢抗乖煜嘀校媳毕蝈义霞费褂αΤ⌒纬傻脑焐皆硕牟铮⒌於饲虻幕竟乖旄窦埽宦藓核拢跫姨ü瑰义希保冲义
本文编号:280665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图文】: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逡逑2.1秦岭大地构造格架逡逑秦岭造山带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属于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1),逡逑也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和多金属成矿带。其恰好处于华北、华南、松潘一甘孜三个板块逡逑的交汇地带,也是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转换带。秦岭向东延连接桐柏一大别逡逑山,向西则分别与祁连、昆仑和松潘地块相连,它们合称为中央造山带(姜春发等,2000),逡逑在大地构造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在近三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秦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逡逑构造演化,造山带内发育了太古宇至第四系的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完整地记录了大陆裂逡逑解-洋盆产生、大洋消减-大陆增生、大陆碰撞、大陆内部构造演化等过程,是研宄岩石逡逑圈板块运动不同阶段转换、继承、演化的理想地区(陈衍景等,1992)。逡逑关于秦岭造山带成因与构造演化虽存在分歧与争议,但其是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逡逑碰撞造山的产物已达成共识。秦岭造山带至少经历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岩逡逑浆热事件和造山作用
于泥盆系钠长角砾岩带中。可见金矿床对赋矿围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逡逑研究区两当张家庄一凤县核桃坝一带,地层从古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以元古逡逑界和古生界分布最广(图2-2)。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包括下元古界秦岭岩群(Ptig)、下逡逑古生界丹凤岩群(PZlD)、下古生界罗汉寺岩群(PZlL)、奥陶系草滩沟群、泥盆系舒家逡逑坝组(DM)、泥盆系大草滩组(Drf)、石炭系草凉驿组(Cc)、白垩系下统东河群(KzA)、逡逑第四系(Q)等(表2-1)。地层从老到新描述如下:逡逑2.2.1元古宇秦岭岩群逡逑下元古界秦岭岩群为经历了多次中、高级变质变形、是一套层状无序的地层组合,逡逑主要由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石墨透闪大理岩、斜长角闪岩、二逡逑长石英片岩等组成。呈近东西向分布于凤县唐藏一桃园地区,与南、北侧的中元古代一逡逑早古生代地层以断裂或韧性剪切带分隔。秦岭岩群按照岩石组合特征可化为郭庄组和雁逡逑岭沟组,岩组间呈构造接触。凤县车道沟向东可见清楚的岩组划分;车道沟向西地带,逡逑受到后期逆冲推覆叠加影响,秦岭岩群形成逆冲岩片,东部推覆于东西向的郭庄组之上。逡逑8逡逑
受晚期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改造明显,发育逆冲断层、紧闭同斜褶皱;逡逑研宄区地层从秦岭岩群至周家湾组均不同程度得受到造山运动的影响,发生变形改逡逑造。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近东西向褶皱和各种形式的断裂构造(图2-3),以研究区的主逡逑要断裂为界可划分出五个构造带。逡逑2.3.1褶皱构造逡逑张家庄-油房沟构造带内以糜棱面为变形面,形成区域级宽缓等厚褶皱,如张家庄逡逑复背形(£2),油房沟倒转背形(f4)等(表2-2),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轴面劈理不逡逑甚发育,矿物擦痕线理,交面线理和伴生褶皱常见,是研[偳谇巢抗乖煜嘀校媳毕蝈义霞费褂αΤ⌒纬傻脑焐皆硕牟铮⒌於饲虻幕竟乖旄窦埽宦藓核拢跫姨ü瑰义希保冲义
本文编号:2806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