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川南长宁地区构造形变与流体活动特征

发布时间:2020-08-31 12:19
   通过对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形变、热埋藏史、构造流体活动等特征研究,系统对比典型不同构造变形样式、变形强度、抬升剥蚀和流体活动特性,揭示出川南长宁及其邻区下古生界页岩层系强隆升、强剥蚀、强变形构造和流体活动特征的差异性,探讨差异性强隆升-强剥蚀-强变形构造背景下川南地区(盆内和盆外)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勘探远景。本文取得了如下成果与认识:(1)长宁背斜带北东翼陡,南西翼缓,为箱状背斜样式,其构造变形较弱;威信构造带其背斜开阔平缓、向斜窄而陡,具不对称高陡背斜样式;盐津背斜发育于早古生代地层,轴部及两翼断裂发育、且轴部多发生倾斜或倒转,为紧闭背斜样式,构造变形较强;(2)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发现流体活动与脉体充注集中发育在构造应力作用较强的区域,常常为背斜核部或断层附近,脉体多充填在剪张性节理中,一般为方解石或白云石脉体;(3)脉体分形学统计研究揭示出长宁背斜带总体上表现为宽脉为主、脉体具分散分布特点,指示流体活动为中等强度特点,威信背斜地区核部寒武系地层表现为细脉为主、分散分布的特点,两翼地层发育宽脉为主、具分散分布特点,指示出中等-强烈流体活动特性;盐津背斜地区野外露头大多被植被覆盖较少见到脉体;(4)脉体流体锶、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长宁背斜带流体主要以层内活动为主,同位素内源特征明显;威信和盐津背斜带下古生界地层~(87)Sr/~(86)Sr比值均异常高于同期海水的~(87)Sr/~(86)Sr比值,揭示出外来富锶流体的改造,结合该区大量逆断层发育特征,推测该断层切穿了下古生界地层,造成流体跨层流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有所破坏;(5)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埋藏史和区域构造事件等综合研究揭示长宁及其周缘地区流体活动相关脉体充注时间主要为晚白垩纪世至古近纪;(6)基于典型背斜区域脉体分形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等对比分析,共同揭示出差异构造变形强度与流体活动强弱性具耦合特征,即强构造作用地区流体活动更加剧烈,不利于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548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高程图,树根,四川盆地,南缘


图 2-1 四川盆地及其南缘盆-山结构与地貌高程图(据刘树根等,2011)盆地南缘大娄山构造带长约 250km,宽约 80km,呈 NEE~NE 走向,其东

渐变型,四川盆地,陆内,南缘


古生代-早新生代沉积特征,同时也将川东南地区分割为齐岳山和大娄山构造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受雪峰陆内造山系统 SE-NW 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大娄山与齐岳山过渡区域发生近E-W向主应力场挤压变形(图2-2),逐步发生构造反转、形成逆冲走滑变形,形成南川-遵义地区近 S-N 向构造(D1),四川盆地南缘有限强度的构造变形和白垩系与下伏地层区域呈假整合接触。晚白垩世雪峰陆内造山系统仍处于北西向扩展变形构造活动,黔中地区沿紫云-罗甸断裂带强烈 NW 向楔入大娄山一带,同时受四川盆地刚性基底的强烈阻挡,导致大娄山构造带发生近 S-N 向挤压褶皱变形(D2),其可能与早白垩世-早新生代全国广泛发育的四川期运动具有一定的成因关系。紫云-罗甸断裂和盆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宾;刘树根;覃作鹏;李智武;罗超;李金玺;李煜伟;苟乔欣;;扬子板内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带多期构造特征及其对板内-板缘构造的响应[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年06期

2 胡东风;张汉荣;倪楷;余光春;;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06期

3 郭旭升;胡东风;文治东;刘若冰;;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中国地质;2014年03期

4 郭彤楼;张汉荣;;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5 郭彤楼;刘若冰;;复杂构造区高演化程度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启示——以四川盆地东部盆缘JY1井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4期

6 聂海宽;包书景;高波;边瑞康;张培先;武晓玲;叶欣;陈新军;;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J];地学前缘;2012年03期

7 贾承造;郑民;张永峰;;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8 马文辛;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曾祥亮;王佳;;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基本特征[J];地质科学;2012年02期

9 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杨智;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杨华;徐春春;李登华;白斌;王岚;;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石油学报;2012年02期

10 聂海宽;张金川;李玉喜;;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页岩气聚集条件[J];石油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娟;刘树根;王国芝;田艳红;赵异华;孙玮;钟勇;宋金民;龙翼;;川中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多期成藏和流体压力演化[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宾;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08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8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