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介质阻挡放电固体微区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9 17:45
   固体微区分析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大信息量地提供有关元素在固体样品中的分布状况,已在各领域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能耗低、可产生大量活性粒子等特点,当DBD微等离子体射流与固体样品表面作用时,高能的活性粒子与固体样品表面的物质发生电荷转移、解离、氧化还原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同时高速气流的冲击作用下使固体样品表面元素颗粒被剥离出,这些元素颗粒可由载气载带入分析仪器中进行检测。基于这一新原理,本文建立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固体微区分析新方法,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控制DBD固体样品微区分析装置,开展了装置的性能评价研究,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印章印迹、陶瓷铅釉和叠层石等实际样品表面的元素成像分析。1、研制了一套DBD固体样品微区分析装置。本次研制的DBD固体样品微区分析装置主要由DBD探针系统、电驱动移动平台系统、样品池、传输管路以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可对样品分析位点的可视化精准定位,实现样品表面制定微区的定点分析、任意路径分析和区域扫描分析。装置研制过程中对各装置部件的结构、材质、尺寸、精度等方面充分地进行了研究。在对装置各部件拆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整机结构,经三套装置样机的调试和改进,最终研制成了具有先进功能、简单易操作、可用于固体样品微区成像分析的自动化控制DBD固体样品微区分析装置一体机。2、开展了装置的性能评价研究,研究了DBD微等离子体的特性,探究了装置在定量分析、深度分析和成像分析应用的可行性。利用单色仪对He、Ar和N_2微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进行测定,结果发现He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图中主要存在He原子谱线和N_2~+分子离子谱线,其中N_2~+分子离子谱线是由高能He亚稳态原子与杂质N_2分子之间发生彭宁电离产生的。N_2和Ar微等离子体的产生均是由丝状放电引起的。此外,增大放电功率,可显著提高He微等离子体中N_2~+粒子浓度,同时增加了DBD微等离子体的剥蚀效率。放电气流速和DBD探针内径均对DBD微等离子体射流的形状有影响,而采样距离和采样时间与DBD微等离子体作用在样品表面剥蚀坑的形貌有直接关系。将装置与ICP-MS联用后,建立了ABS塑料样品上Cr、Hg和Pb元素直接定量分析方法;三种元素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R值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52μg/g、24μg/g、167μg/g。DBD-ICP-MS联用技术还可完成电路板金手指上金属镀层的深度分析,以及鼠脑组织切片中Na、Ca和I等元素的成像分析。以上结果证实了DBD固体样品微区分析装置在固体样品定量分析、深度分析和成像分析应用上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打下工作基础。3、完成了DBD-ICP-MS联用系统对印章印迹、陶瓷铅釉和叠层石等实际样品元素成像分析的应用研究。在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开展了DBD微等离子体对不同纸张介质剥蚀能力的研究,考察了陶瓷铅釉样品分析时的位置效应,探究了DBD-ICP-MS对叠层石样品元素成像分析的分辨率。最终利用DBD-ICP-MS联用技术实现了篆刻人名章朱砂印泥印迹的Hg元素成像分析,陶瓷铅釉样品~(206)Pb、~(207) Pb和~(208) Pb元素的成像分析;以及叠层石~(27)Al、~(29)Si、~(39)K、~(44)Ca、~(55)Mn、~(57)Fe等元素的成像分析。在对陶瓷铅釉成像分析的研究中发现,DBD微等离子体的剥蚀痕迹不明显,而LA剥蚀痕迹特别明显,说明DBD微等离子体对样品损伤较小,适合于书画、文物等样品的分析。在对叠层石元素成像分析研究中发现,Al、Si、K、Ca、Mn和Fe等元素在黄色岩层中的富集度较高,这些元素与黄色岩层的成因有关;DBD-ICP-MS联用技术对叠层石样品成像分辨率小于200μm。本文建立的DBD-ICP-MS分析技术可在常压下进行测试分析,操作简单、能耗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是对现有固体微区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DBD-ICP-MS微区分析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固体样品直接分析手段,同时为元素分析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方法,拓展了固体样品分析的应用领域。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575
【部分图文】:

示意图,博士学位论文,系统装置,蒸汽


图1.1两种引入水蒸汽或乙醇蒸汽的LA-ICP-MS系统装置示意图

鸡胸肉,组织切片,成像,荧光光谱法


图 1.2 鸡胸肉组织切片 Fe 元素成像[32]线荧光光谱法F 是根据经 X 光照射后样品所发出的特征荧光的波长与强度进行方法。近些年来,XRF 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33, 34]。Agostino 和台手持式 XRF 分析仪(图 1.3),能够对玻璃容器中 Pb 和其他快速的定量分析。Higueras 等[36]对大规模使用手持式 XRF 分析

成像,元素测定,法医,早期诊断


图 1.3 手持式 XRF 分析仪[35]heng 等[37]利用 XRF 技术对人脑中铁元素含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成像分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相比,XRF 体外元素成像偏低,但总体与 NMR 检测结果一致。Ren 等[38]利用三维 XRF 成像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微型 XRF 技术非常适合于样Nakano 等[39]建立了一种新型共焦微型 XRF 系统,成功完成了法医样分析和测绘图像(图 1.4)。但由于 XRF 的元素测定灵敏度有限,无素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攀;杜米芳;唐伟;张斌彬;李治亚;;无机固体样品中硫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年08期

2 欧运归;刘秀生;;一种快速抽提微量成份的液固萃取新装置[J];化学通报;1988年06期

3 张茂忠;不同酸度的水测定固体样品pH的矫正方法[J];岩矿测试;1989年01期

4 林瑞国,何华q;固体样品进样技术中汞量定标方法的研究[J];分析测试通报;1989年03期

5 郭少为;关美玲;王家烈;赵树敏;;电热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Pb[J];分析化学;1989年12期

6 盛太成;;固体样品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J];化学通报;1984年04期

7 陈申;;萃取固体样品有效物质的新工艺[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年01期

8 褚亮亮;薛文平;徐恒振;姚子伟;马新东;林忠胜;周传光;;超声提取液相色谱测定环境固体样品中多环芳烃[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刘莹,李彬;一种测定固体样品中蛋白含量的新方法[J];生物学杂志;1994年02期

10 秦晓鹏;侯红;赵龙;孙在金;马瑾;;新型固体进样汞镉测定仪测定固体样品中的镉[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杭纬;余泉;何坚;黄本立;;固体样品的无标样元素分析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徐周毅;李卫峰;杭纬;黄本立;;脉冲针尖放电用于固体样品中多元素的定量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3 王者福;李平;冯筠荪;孙福印;齐连宝;陈春春;王永梅;孟继本;;ESR定量测量中的过调制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李灵锋;张伯超;黄荣夫;杭纬;何坚;黄本立;;激光溅射飞行时间质谱在固体样品中非金属元素检测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杨行;何妙洪;杭纬;黄本立;;高功率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应用于薄层的快速深度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6 陶萍;陈晓丽;陈宏;丰杰;谭云;;库仑法检测不同状态物质的水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7 储彬彬;;TXRF应用于沉积物的直接定量分析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C];2015年

8 李卫峰;殷志斌;程肖玲;杭纬;黄本立;;常压微型针尖放电性质研究及其在Fe基体样品元素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9 陈宜宜;井文敬;北丸童三;;用二维CP/MAS ~(13)C NMR观测固体样品中的自旋交换过程[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10 胡斌;;电热蒸发-等离子体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痕量稀土元素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邢志;介质阻挡放电固体微区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陈宾;原子光谱/质谱中的气体样品引入新方法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2年

3 周志刚;颗粒固体的力学响应和声波传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建华;LIBS分子光谱应用于固体样品中N元素激发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王丽雄;固体样品中锝-99分离分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22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22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