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U473.1;P642.22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理论模型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堆积层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1 堆积层滑坡特征
§2.2 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2.1 工程地质条件
2.2.2 变形破坏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框架式模型试验研究
§3.1 框架式滑坡模型概化
§3.2 试验方案
3.2.1 相似材料配比
3.2.2 加载方案设计
3.2.3 监测方案设计
§3.3 无桩工况试验结果分析
3.3.1 坡表位移场分析
3.3.2 滑体内部土压力规律
3.3.3 变形破坏过程
§3.4 加桩工况试验结果分析
3.4.1 坡表位移场分析
3.4.2 滑体内部土压力规律
3.4.3 土拱效应分析
3.4.4 荷载传递规律
3.4.5 桩身变形分析
3.4.6 变形破坏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坡-抗滑桩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计算模型
§4.2 抗滑桩加固效果分析
§4.3 土拱效应分析
§4.4 抗滑桩变形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桩土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研究
§5.1 传统理论分析方法
5.1.1 摩擦拱模型
5.1.2 端承拱模型
§5.2 考虑端承拱和摩擦拱协同作用计算模型
5.2.1 Ito.塑性变形理论
5.2.2 改进后计算模型
§5.3 工程实例与影响因素分析
5.3.1 工程实例
5.3.2 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松;郑颖人;邱文平;;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有限元设计计算与优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朱柳沅;;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16期
3 孙勇;;桩前开挖时抗滑桩的随机m法计算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4 李俊堂;;抗滑桩锚索组合在高陡岩石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32期
5 蒋建平;马恒;;抗滑桩-边坡体系中桩与地层协同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2期
6 黄新朋;王桂林;张永兴;梁健;;酸雨侵蚀作用下抗滑桩混凝土中性化试验[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刘平;张丽荣;左其平;;四川省宝兴县先锋村2-1~#滑坡抗滑桩桩孔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3期
8 张爱民;丁士胜;;抗滑桩系统的建造[J];中国海洋平台;1989年S1期
9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黄海;;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10 步向义;倪国葳;吕桂林;;大幺姑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应用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水平力作用下岩土工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峰;吉珲铁路某边坡大直径抗滑桩群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紫晔;膨胀土边坡抗滑桩支护的机理和数值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祝廷尉;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袁玲;重庆飞马片区滑坡抗滑桩治理的研究及监测[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仁强;深层滑坡体特长抗滑桩护壁支护参数优化及极限位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6 周乐;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涂文博;边坡微型抗滑桩群空间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刘云;埋入式抗滑桩动静力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熊伟;二郎山榛子岭抗滑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靳睿斐;昔格达地层深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6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4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