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结程度珠江海洋土动力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同固结程度珠江海洋土动力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往对于海洋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处于正常固结状态下的动力特性研究。但由于海底土的成分跟陆地土有很大的不同,部分海洋土在循环荷载下并不是处于正常固结状态,而是以微超固结或超固结为主。因此,有必要对循环荷载下的土体超固结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珠江海洋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固结程度的静、动三轴试验。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对不同超固结比的土样进行静三轴试验,得到以下规律:动应变随着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超固结比越大,抗剪强度越大。并通过验证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关系,得出了对于本试验所用土样进行不同超固结比试验是可行的。(2)采用动三轴对不同超固结比的土样进行动弹模试验,得到以下规律:土体剪应变随着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增大而减小;动弹性模量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1/dE-动应变幅值关系曲线进行分析,得出1/dE关于频率和超固结比的本构模型;残余应变随着动应力增大而增,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呈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3)采用动三轴对不同超固结比的土样进行动强度试验,得到以下规律:总应变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软化指数随着振次、循环荷载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对软化曲线和动强度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关于超固结比的软化系数和动强度经验公式。(4)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珠江海洋土的超固结本构模型,并算出其参数:λ=0.085936,k=02784.0,M=86.M_h=3。
【关键词】:珠江海洋土 静三轴 动三轴 动弹模 动强度 超固结 本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土体动力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动模量和阻尼比研究现状12-14
- 1.2.2 动强度研究现状14-15
- 1.2.3 循环软化研究现状15-16
- 1.2.4 超固结土研究现状16-17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7-18
- 第二章 不同超固结比软土静三轴试验分析18-23
- 2.1 试样制备18
- 2.2 静三轴试验仪器简介18-19
- 2.3 试验方案19-20
- 2.4 静三轴试验成果分析20-22
- 2.4.1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20-21
- 2.4.2 孔压应变关系曲线21-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软土动三轴试验分析23-72
- 3.1 土的动力特性与应变关系的研究23
- 3.2 试验仪器简介23-24
- 3.3 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24-49
- 3.3.1 试验方案24-25
- 3.3.2 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基本特点25-26
- 3.3.3 动骨干曲线分析26-33
- 3.3.4 动弹性模量分析33-36
- 3.3.5 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36-40
- 3.3.6 残余应变变化规律40-43
- 3.3.7 残余应变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43-45
- 3.3.8 阻尼比变化规律45-48
- 3.3.9 阻尼比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48-49
- 3.3.10 结论49
- 3.4 动强度特征分析49-72
- 3.4.1 试验方案50-51
- 3.4.2 动应变-振次曲线分析51-55
- 3.4.3 最大动应变分析55-57
- 3.4.4 振次-动应变模型建立与参数分析57-58
- 3.4.5 软化特性分析58-63
- 3.4.6 软化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63-65
- 3.4.7 动强度分析65-69
- 3.4.8 动强度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69-70
- 3.4.9 结论70-72
- 第四章 超固结土本构模型72-79
- 4.1 本构模型选择72
- 4.2 修正Cam-clay模型72-74
- 4.3 当前屈服面与参考屈服面74-75
- 4.4 超固结参数R75
- 4.5 潜在强度fM75-76
- 4.6 统一硬化参数H76-77
- 4.7 参数分析77-78
- 4.8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9-81
- 5.1 结论79-80
- 5.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汀;李婷婷;侯伟;高智伟;王清祥;;统一硬化超固结土模型试验验证[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2 姚仰平;李自强;侯伟;万征;;基于改进伏斯列夫线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水利学报;2008年11期
3 罗汀;侯伟;姚仰平;;考虑渐近状态特性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4 蔡建;蔡继锋;;土的抗剪真强度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罗嗣海;轻度超固结土的一维现场固结[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白冰;超固结土及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性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宫志;刘洋;张秀凤;;分级加载时超固结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8 侯伟;姚仰平;;剑桥模型与统一硬化模型对超固结土特性描述的对比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09期
9 齐添;谢康和;唐胡乐;;超固结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参数及其试验测定[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10 梁仕华;齐添;谢康和;王坤;;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理论及其试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彦斌;;超固结土一维次压缩特性实验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元雪;施建勇;;原状粘土的结构性与超固结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姚仰平;侯伟;罗汀;王乃东;孔玉侠;;统一硬化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斌;徐日庆;何晓民;;初始弹性模量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锋;海口红粘土剪胀特性及超固结土本构模型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2 满旭伦;重塑黄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艳妮;基于热力学理论的超固结土本构模拟[D];浙江大学;2016年
4 孙东晨;不同固结程度珠江海洋土动力特性分析[D];广州大学;2016年
5 胡何;考虑土体超固结的船坞深基坑开挖与邻近桩基的相互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孙宏波;超固结粘性土的二元介质结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海;超固结结构性土的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建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超固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刘新峰;交通荷载作用下超固结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桑有为;温度荷载引起的饱和粉质黏土的超固结效应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固结程度珠江海洋土动力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