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二长花岗岩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5:21
造山带的形成和岩石成因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造山带中形成的花岗岩是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产物,因此其成因机制和源区性质的研究对我们反演造山过程中壳-幔的相互作用和造山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苏鲁造山带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岩浆作用发育,是一条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大陆复合型造山带。本文拟对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青云镇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重点讨论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物质来源、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成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岩石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矿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71.82%73.71%)、高钾(K2O含量4.64%5.01%)、富碱(K2O+Na2O含量8.04%8.84%)、贫镁(MgO含量0.29%...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部苏鲁构造带构造简图(a)(底图据孟繁聪等,2006)
不同构造带组合之间往往相互干涉或者先后叠置,构成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格局(图2-2),且区域内岩浆作用和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图 2-2 苏鲁造山带主要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分布图(底图据王来明等,2005)造山带内基底褶皱构造普遍较为发育,而盖层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由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主要分布于荆山群变质地层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中。按构造运动性质及构造特点,苏鲁造山带基底岩系主体构造形迹主要分为正滑构造、走滑构造、逆冲构造、片麻岩穹窿构造及挤压流动构造等五种类型。区域内主要的基底褶皱有:乳山-威海背斜、桃林-老君塔背斜、东洪河-尹家庙背斜、小庄-日照15
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代表性手标本
本文编号:2900803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部苏鲁构造带构造简图(a)(底图据孟繁聪等,2006)
不同构造带组合之间往往相互干涉或者先后叠置,构成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格局(图2-2),且区域内岩浆作用和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图 2-2 苏鲁造山带主要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分布图(底图据王来明等,2005)造山带内基底褶皱构造普遍较为发育,而盖层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由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主要分布于荆山群变质地层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中。按构造运动性质及构造特点,苏鲁造山带基底岩系主体构造形迹主要分为正滑构造、走滑构造、逆冲构造、片麻岩穹窿构造及挤压流动构造等五种类型。区域内主要的基底褶皱有:乳山-威海背斜、桃林-老君塔背斜、东洪河-尹家庙背斜、小庄-日照15
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代表性手标本
本文编号:2900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