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万年来东沙海区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古气候/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20-12-11 02:09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处于东亚季风带,因沉积速率高,保存条件好,其沉积物蕴含了丰富的海、陆环境信息,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海陆交互带古气候/环境的理想场所。目前的研究时段主要集中于末次冰期以来,但对MIS3(marine isotope stage 3)以来的研究,特别是东沙海区的研究则较少,不利于全面了解南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海洋环境。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古气候/环境重建工作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南海东沙海区DH-CL13沉积柱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比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正构烷烃和四醚类脂化合物(GDGTs)分子组成的分析,恢复了海洋氧同位素3期(MIS3)以来东沙海区有机碳的沉积记录,探讨了MIS3以来本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的可能变化。沉积柱的TOC含量为0.260.73%,表现出全新世高,冰期低的特征。从MIS3至MIS2,沉积柱的TOC基本保持不变,自全新世以来,TOC经历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δ13Corg值为-24.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rGDGTs和isoGDGTs结构图及其质荷比(m/z)
第 1 章 绪论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 (如archaeol 和GDGT-1、GDGT-2等) 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尝试初步判断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是否发生过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以及发生的可能层位 (或时间)。通过计算 MI 指数,尝试判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相对规模。1.8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近 5 万年来东沙海区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在古太平洋边缘的浅海环境中,发育了较厚的海相地层。此后群岛周围缺失晚白垩世-始新世的沉积。始新世末,包括东沙群陆坡区普遍抬升并遭受剥蚀,从而结束早期的构造奠基阶段。世,南海东部沿东西方向再次扩张,自东向西由珠江口-琼东南沉降阶段,这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裂馅结束时期,与之相应形成陆过渡相沉积层序,其中台西南盆地、珠二坳陷以及尖峰北坳纪沉降幅度较大,台西南盆地最大沉降速率达 520m/Ma,从而陆坡区形成了巨厚沉积(金庆焕,1989;刘昭蜀,2002)。
本文编号:2909710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rGDGTs和isoGDGTs结构图及其质荷比(m/z)
第 1 章 绪论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 (如archaeol 和GDGT-1、GDGT-2等) 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尝试初步判断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是否发生过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以及发生的可能层位 (或时间)。通过计算 MI 指数,尝试判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相对规模。1.8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近 5 万年来东沙海区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在古太平洋边缘的浅海环境中,发育了较厚的海相地层。此后群岛周围缺失晚白垩世-始新世的沉积。始新世末,包括东沙群陆坡区普遍抬升并遭受剥蚀,从而结束早期的构造奠基阶段。世,南海东部沿东西方向再次扩张,自东向西由珠江口-琼东南沉降阶段,这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裂馅结束时期,与之相应形成陆过渡相沉积层序,其中台西南盆地、珠二坳陷以及尖峰北坳纪沉降幅度较大,台西南盆地最大沉降速率达 520m/Ma,从而陆坡区形成了巨厚沉积(金庆焕,1989;刘昭蜀,2002)。
本文编号:2909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