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式电液伺服可控震源设计和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14:08
地震勘探方法具有精度高,勘探深度大等优点。而传统的地震勘探普遍利用落锤和炸药充当震源,落锤能量较小,勘探深度较小,单点记录采集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叠加,勘探效率低。而利用炸药充当震源需提前钻孔,将炸药放置其中。由于炸药在地下引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且炸药属于危险品,给勘探造成很多不便。近几年,可控震源逐渐引入国内,而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导致进口震源价格昂贵,增加了勘探成本。并且进口震源体型庞大,运输不便。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我国开始自主研发新型的可控震源,在满足激发能量的同时将其轻量化、小型化,以方便运输和使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一套自行式电液伺服可控震源系统。震源主体包含四大部分,震源控制器、汽油机液压泵站、伺服阀控制系统、激振系统。本文主要设计了震源机械结构、液压伺服系统以及震源激振动力单元。液压泵站为震源激振与行走提供动力。震源反力利用震源车重力通过支臂下压提供。震源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到震源电液伺服系统调整震源输出振幅、频率以及扫频类型。该自行式电液伺服可控震源系统设计峰值输出力10KN,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具有很好的野外地形适用性,以液压作为驱动方式,提供了较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浅层震源分类
1.2.1 电火花震源
1.2.2 夯击震源
1.2.3 电磁式可控震源
1.3 可控震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控震源国外研究现状
1.3.2 可控震源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可控震源理论基础
2.1 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
2.2 可控震源扫频信号
2.3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相关处理
第3章 可控震源设计
3.1 可控震源结构设计
3.1.1 震源行走机构设计
3.1.2 反力机构设计
3.1.3 激振机构设计
3.1.4 震源理论响应特征
3.2 可控震源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3.2.1 伺服阀的选择
3.2.2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
3.2.3 蓄能器的选择
3.3 测控系统设计
3.3.1 激振控制单元整体设计
3.3.2 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3.3.3 工作模式设计
3.3.4 反馈单元设计
3.4 小结
第4章 可控震源试验
4.1 不同激发条件下可控震源野外试验
4.1.1 场地概况
4.1.2 试验研究
4.2 可控震源与NOMAD65对比试验
4.2.1 试验区概况
4.2.2 试验区地震地质条件
4.2.3 试验研究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密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信号优化设计[J]. 崔仁胜,周银兴,陈阳,林湛,薛兵,王洪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1)
[2]可控震源时变滑动扫描及低频能量补偿技术[J]. 赵殿栋,胡立新,宋桂桥,韩文功.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3)
[3]KZ-28型可控震源在国外某区块的应用效果[J]. 何涛,向媛. 物探装备. 2014(05)
[4]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的研究[J]. 赵春蕾,卢川,郝天珧,张妍.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1)
[5]小型履带式滑移装载机液压系统设计[J]. 范国强,孙丰涛,张晓辉,许风华. 液压与气动. 2013(02)
[6]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7]可控震源高保真采集数值模拟及炮集分离[J]. 张洁,周辉,张红静. 石油物探. 2012(02)
[8]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信号仿真分析[J]. 沈媛媛,郑恭明. 物探装备. 2011(04)
[9]基于电液伺服阀检测仪的可移动式液压泵站研制[J]. 严共鸣,赵德春,赵智明,杨安元. 液压与气动. 2011(08)
[10]可控震源三元伪随机扫描信号的仿真与研究[J]. 杨玄,吴凌云,刘益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6)
博士论文
[1]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信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杨志超.吉林大学 2015
[2]可控震源编码激发技术研究[D]. 高健.吉林大学 2013
[3]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倪宇东.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滑移装载机行走系统研究[D]. 陈晋市.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便捷式可控震源系统的设计及其噪声控制研究[D]. 姜进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电磁式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D]. 贾超.吉林大学 2016
[3]KZ-28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 丁雅萍.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滑移装载机行走系统功率特性研究[D]. 刘勃良.吉林大学 2015
[5]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研究[D]. 张怀.西南石油大学 2014
[6]便携式液压冲击可控震源信号设计与系统研制[D]. 邹淼.吉林大学 2012
[7]新型滑移装载机动臂设计及其优化[D]. 刘静静.山东大学 2012
[8]滑移装载机闭式行走系统研究[D]. 元万荣.吉林大学 2012
[9]基于AMESim的滑移装载机工作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 刘云聪.吉林大学 2012
[10]脉冲编码可控震源信号设计与系统研究[D]. 高健.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89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浅层震源分类
1.2.1 电火花震源
1.2.2 夯击震源
1.2.3 电磁式可控震源
1.3 可控震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控震源国外研究现状
1.3.2 可控震源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可控震源理论基础
2.1 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
2.2 可控震源扫频信号
2.3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相关处理
第3章 可控震源设计
3.1 可控震源结构设计
3.1.1 震源行走机构设计
3.1.2 反力机构设计
3.1.3 激振机构设计
3.1.4 震源理论响应特征
3.2 可控震源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3.2.1 伺服阀的选择
3.2.2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
3.2.3 蓄能器的选择
3.3 测控系统设计
3.3.1 激振控制单元整体设计
3.3.2 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3.3.3 工作模式设计
3.3.4 反馈单元设计
3.4 小结
第4章 可控震源试验
4.1 不同激发条件下可控震源野外试验
4.1.1 场地概况
4.1.2 试验研究
4.2 可控震源与NOMAD65对比试验
4.2.1 试验区概况
4.2.2 试验区地震地质条件
4.2.3 试验研究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密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信号优化设计[J]. 崔仁胜,周银兴,陈阳,林湛,薛兵,王洪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1)
[2]可控震源时变滑动扫描及低频能量补偿技术[J]. 赵殿栋,胡立新,宋桂桥,韩文功.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3)
[3]KZ-28型可控震源在国外某区块的应用效果[J]. 何涛,向媛. 物探装备. 2014(05)
[4]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的研究[J]. 赵春蕾,卢川,郝天珧,张妍.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1)
[5]小型履带式滑移装载机液压系统设计[J]. 范国强,孙丰涛,张晓辉,许风华. 液压与气动. 2013(02)
[6]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7]可控震源高保真采集数值模拟及炮集分离[J]. 张洁,周辉,张红静. 石油物探. 2012(02)
[8]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信号仿真分析[J]. 沈媛媛,郑恭明. 物探装备. 2011(04)
[9]基于电液伺服阀检测仪的可移动式液压泵站研制[J]. 严共鸣,赵德春,赵智明,杨安元. 液压与气动. 2011(08)
[10]可控震源三元伪随机扫描信号的仿真与研究[J]. 杨玄,吴凌云,刘益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6)
博士论文
[1]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信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杨志超.吉林大学 2015
[2]可控震源编码激发技术研究[D]. 高健.吉林大学 2013
[3]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倪宇东.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滑移装载机行走系统研究[D]. 陈晋市.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便捷式可控震源系统的设计及其噪声控制研究[D]. 姜进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电磁式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D]. 贾超.吉林大学 2016
[3]KZ-28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 丁雅萍.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滑移装载机行走系统功率特性研究[D]. 刘勃良.吉林大学 2015
[5]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研究[D]. 张怀.西南石油大学 2014
[6]便携式液压冲击可控震源信号设计与系统研制[D]. 邹淼.吉林大学 2012
[7]新型滑移装载机动臂设计及其优化[D]. 刘静静.山东大学 2012
[8]滑移装载机闭式行走系统研究[D]. 元万荣.吉林大学 2012
[9]基于AMESim的滑移装载机工作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 刘云聪.吉林大学 2012
[10]脉冲编码可控震源信号设计与系统研究[D]. 高健.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3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