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小金县美沃乡高碉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07:02
  高碉沟为一条老泥石流沟,在2011年7月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其发生频率相当于50年一遇泥石流,根据现场调查泥位和堆积面积等计算其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3.76×104m3,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为2.02×104m3,冲出物质铺满了大部分原有堆积扇并淤埋部分居民建筑,造成堆积扇上居民无家可归。勘查显示物质来源主要为沟体两侧崩滑体和沟道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潜在威胁着沟口堆积扇28户10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该泥石流沟的详细调查研究,查清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沟域内各种物源总储量约为9.34×104m3,推断可参与泥石流的动储量约为3.27×104m3,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高碉沟泥石流流域形态呈似纺锤形,流域纵向长度约6.07km,平均宽度1.78km,流域面积11.07km2,主沟流向较为曲折,坡降205~347‰,平均纵坡降282‰,具由南西向北东纵向坡降由陡变缓的山间沟谷特征,沟谷横向上总体呈“V”字形,上游沟谷狭窄,沟床纵坡较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在较大降雨条件下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该泥石流进行“以...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金县美沃乡高碉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图2-1高碉沟泥石流流域典型地貌??高碉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沟域上部为原始深林,沟域中部因滥砍滥伐及过度放牧局部段落遭到严重破坏,沟域下部即沟口处多为缓坡地带多被开辟为旱地、果林,区内民??

沟泥,石流,分析法


图3-2?高碉沟沟床纵坡坡降图??泥石流的发生与山地地貌的演化息息相关,因此本次采用美国地貌学家??A.?N.?Strahler于1952年提出的“面积一高程分析法”定量分析高碉沟泥石流流域地貌的??发育特点[14]。??该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任意一条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均可用反映地表物质相对侵??

沟泥,石流,支沟,常年性


沟床纵坡坡降347?253%。,谷坡坡度40?70。。据调查,清水区内在3310m标高??以上生长有大量乔木、灌木混合林。沟底零星堆积冲洪积块石,沟道及谷坡均生长有乔??木及灌木。主要发育有1条次级支沟,编号“支沟1”(见图3-3)。??图3-3高碉沟泥石流清水区地形??支沟1:为高碉沟泥石流次级支沟,发源于高碉沟泥石流左岸,属常年性溪沟,沟??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及冰雪融化,流量为21L/s(2012年7月29日实测)。该沟流向89°,??分水岭最高标高4308m,沟口标高3312m,地形最大高差996m,整个流域内汇水面积??约2.48km2。据调查,该沟沟底大多基岩裸露,仅局部可见块石及砍伐的树木堆积。??综上述,高碉沟泥石流清水区汇水面积较大,地形陡峭,区内降雨集中、充沛,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震区泥石流坡面物源发育规律与侵蚀坡度效应研究[J]. 张世殊,裴向军,张雄,冉从彦,马金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2)
[2]汶川震区泥石流流域内滑坡物源量计算方法探讨[J]. 方群生,唐川,程霄,王帅永,张卫旭,卜祥航.  水利学报. 2015(11)
[3]沟道起动类泥石流松散堆积物起动分析[J]. 吴强,徐林荣,周凯,刘志强.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2)
[4]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物源动储量统计方法讨论[J]. 乔建平,黄栋,杨宗佶,孟华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02)
[5]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J].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5)
[6]泥石流排导槽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高全,陈晓清,赵万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0(02)
[7]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计算方法研究[J]. 余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2)
[8]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J]. 唐川,梁京涛.  工程地质学报. 2008(06)
[9]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 余斌.  沉积学报. 2008(05)
[10]基于弯道超高计算泥石流流速的探讨[J]. 蒋忠信.  岩土工程技术. 2007(06)



本文编号:2933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33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