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榆次猫儿岭秦至汉初墓葬出土人骨的体质类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9 02:12
  猫儿岭古墓群位于晋中市榆次旧城东北,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一直作为公共墓地使用。在战国晚期,这一地区典型的赵文化逐渐被东出六国的秦文化所代替。本文的研究材料来源于猫儿岭墓群老年养护院秦至西汉初年墓地,共计43个个体,其墓葬方向大多为南北向,少数为东西向,不同墓向个体间无明显的形态特征差异。笔者通过体质人类学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对老年养护院墓地43个个体进行了体质类型的研究,对秦汉之际该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和人种类型作了初步的分析,同时运用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将该墓地居民的颅骨形态划分为三组类型:(1)组为东亚蒙古人种,同时含有一定的北亚和南亚类型因素,属于先秦时的“古中原类型”;(2)组体质特征上属于北亚蒙古人种,但偏高的颅型受到东亚人种的影响,属于先秦的“古蒙古高原类型”;(3)组与新疆地区欧罗巴人种的“中亚两河类型”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其中数量上占多数的(1)组人群体质特征与三晋文化的土著居民颅骨组更接近,并未表现出足以证明明显的人群替代的证据。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该墓地未发现不同生业方式和文化系统的因素,但人类学证据显示存在不同人种以及不同类型个体间混居融合的现象。结合战...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榆次猫儿岭秦至汉初墓葬出土人骨的体质类型分析


老年养护院③组与新疆甘青地区古代组的聚类树状图7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胡地之经略[J]. 雷鹄宇.  兰台世界. 2013(09)
[2]山西省岢岚县窑子坡遗址战国至汉代颅骨的人类学研究[J]. 原海兵,王晓毅,朱泓.  边疆考古研究. 2012(01)
[3]新疆于田流水墓地青铜时代人类颅骨的非连续性特征研究[J]. 张建波,巫新华,李黎明,金力,李辉,谭婧泽.  人类学学报. 2011(04)
[4]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代地之经营[J]. 雷鹄宇.  邯郸学院学报. 2010(04)
[5]先秦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居民的迁徙与融合[J]. 张全超,朱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6]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J]. 张雅军,何驽,张帆.  人类学学报. 2009(04)
[7]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人骨研究[J]. 朱泓,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2007(02)
[8]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将军沟墓地人骨研究[J]. 张全超,曹建恩,朱泓.  人类学学报. 2006(04)
[9]先秦时期太原地区的民族活动——兼论赵国初都晋阳的民族文化背景[J]. 康玉庆.  太原大学学报. 2003(03)
[10]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头骨非测量性状的观察与研究[J]. 李法军,朱泓.  人类学学报. 2003(03)

博士论文
[1]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人骨研究[D]. 张旭.吉林大学 2015
[2]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骨研究[D]. 顾玉才.吉林大学 2007
[3]山西浮山桥北及乡宁内阳垣先秦时期人骨研究[D]. 贾莹.吉林大学 2006
[4]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人骨研究[D]. 张全超.吉林大学 2005
[5]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D]. 李法军.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山西柳林高红墓地人骨研究[D]. 梁宁宁.吉林大学 2017
[2]山西长子县西南呈西周墓地人骨研究[D]. 李钊.吉林大学 2017
[3]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的初步研究(2009-2011)[D]. 郭林.吉林大学 2015
[4]甘谷毛家坪沟东墓葬区出土人骨的研究[D]. 洪秀媛.西北大学 2014
[5]侯马公路货运枢纽中心虒祁墓地人骨研究[D]. 王路思.吉林大学 2014
[6]山西榆次高校新校区明清墓葬人骨研究[D]. 侯侃.吉林大学 2013
[7]临潼湾李墓地2009-2010年出土战国至秦代墓葬人骨研究[D]. 高小伟.西北大学 2012
[8]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人骨研究[D]. 王伟.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44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44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