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成矿带那西郭勒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1-01-10 11:41
那西郭勒铁矿是2013年以来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金水口群中新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根据对那西郭勒矿床的研究成果,开展论文研究工作,总结了那西郭勒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型。总体来看,矿体产出受地层控制,成矿经历了热水喷流沉积期、变质作用期和构造-岩浆变形-改造期三个阶段。热水喷流沉积期铁质与热水沉积硅质、陆源碎屑物及碳酸盐一起沉积,铁质来源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期矿质与围岩一起发生重结晶,致使矿物形态、颗粒大小发生变化,但没有化学组分的交代;构造-岩浆变形-改造期矿体形态被构造或岩浆作用所改造,矿体厚度、连续性等发生一定改变。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通过原岩恢复和构造环境的研究,金水口群原岩建造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于古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火山-热水沉积盆地。通过选取样品中的50颗锆石进行了LA-ICP-MS分析,NX-PM2-02样品锆石年龄频率分布曲线上,绝大部分数据集中在805990Ma,NX-J01样品锆石年龄频率分布曲线上,大部分数据集中在821981Ma,该年龄值反映出东昆仑地区中...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1 地层那西郭勒矿区出露的地层基本为古元古界金水口群(Pt1J)。进一步可分为(Pt1Jgn)、片岩组(Pt1Jsch)和大理岩组(Pt1Jmb),该套地层呈带状或残以北西-近东西向分布于矿区的中南部及西部(图 3.1),系一套层状无序的质岩系。片麻岩组分布于矿区中部,组成矿区背斜的核部;片岩组和大理于片麻岩组两侧,组成矿区背斜的翼部,北侧地层倾向北,南侧地层倾向 38°-68°。矿区金水口群岩性与区域基本一致,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和岩则较发育。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3.2,3.3),褶皱核部岩层主要为片麻岩,两翼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核部部位岩层较为陡立,远离核部岩层较为平缓。沿褶皱枢纽,南东部岩层较于北西部略有宽展,推断枢纽缓倾向南东,基本接近水平。受北东向断裂错切影响,背斜局部垂直于枢纽有所错移,表现为左行平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BIF铁矿研究:进展与问题[J]. 张连昌,翟明国,万渝生,郭敬辉,代堰锫,王长乐,刘利. 岩石学报. 2012(11)
[2]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J]. 陈有炘,裴先治,李瑞保,刘战庆,李佐臣,张晓飞,陈国超,刘智刚,丁仨平,郭俊锋. 现代地质. 2011(03)
[3]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的成矿作用分析[J]. 刘磊,乔冠军,柳长峰,周志广. 中国矿业. 2011(S1)
[4]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J]. 李延河,侯可军,万德芳,张增杰,乐国良. 地质学报. 2010(09)
[5]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J]. 沈其韩,宋会侠,赵子然. 地球学报. 2009(06)
[6]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J]. 莫宣学,罗照华,邓晋福,喻学惠,刘成东,谌宏伟,袁万明,刘云华. 高校地质学报. 2007(03)
[7]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J]. 王国灿,魏启荣,贾春兴,张克信,李德威,朱云海,向树元. 地质通报. 2007(08)
[8]柴达木地块南缘昆北单元变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J]. 陈能松,李晓彦,王新宇,陈强,王勤燕,万渝生. 地质通报. 2006(11)
[9]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 王国灿,王青海,简平,朱云海. 地学前缘. 2004(04)
[10]柴达木盆地周边麻粒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J]. 王云山,龚建宁. 青海地质. 1990(01)
博士论文
[1]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变质岩系构造演化[D]. 何登峰.西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6863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1 地层那西郭勒矿区出露的地层基本为古元古界金水口群(Pt1J)。进一步可分为(Pt1Jgn)、片岩组(Pt1Jsch)和大理岩组(Pt1Jmb),该套地层呈带状或残以北西-近东西向分布于矿区的中南部及西部(图 3.1),系一套层状无序的质岩系。片麻岩组分布于矿区中部,组成矿区背斜的核部;片岩组和大理于片麻岩组两侧,组成矿区背斜的翼部,北侧地层倾向北,南侧地层倾向 38°-68°。矿区金水口群岩性与区域基本一致,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和岩则较发育。
第 3 章 矿床地质特征3.2,3.3),褶皱核部岩层主要为片麻岩,两翼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核部部位岩层较为陡立,远离核部岩层较为平缓。沿褶皱枢纽,南东部岩层较于北西部略有宽展,推断枢纽缓倾向南东,基本接近水平。受北东向断裂错切影响,背斜局部垂直于枢纽有所错移,表现为左行平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BIF铁矿研究:进展与问题[J]. 张连昌,翟明国,万渝生,郭敬辉,代堰锫,王长乐,刘利. 岩石学报. 2012(11)
[2]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J]. 陈有炘,裴先治,李瑞保,刘战庆,李佐臣,张晓飞,陈国超,刘智刚,丁仨平,郭俊锋. 现代地质. 2011(03)
[3]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的成矿作用分析[J]. 刘磊,乔冠军,柳长峰,周志广. 中国矿业. 2011(S1)
[4]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J]. 李延河,侯可军,万德芳,张增杰,乐国良. 地质学报. 2010(09)
[5]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J]. 沈其韩,宋会侠,赵子然. 地球学报. 2009(06)
[6]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J]. 莫宣学,罗照华,邓晋福,喻学惠,刘成东,谌宏伟,袁万明,刘云华. 高校地质学报. 2007(03)
[7]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J]. 王国灿,魏启荣,贾春兴,张克信,李德威,朱云海,向树元. 地质通报. 2007(08)
[8]柴达木地块南缘昆北单元变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J]. 陈能松,李晓彦,王新宇,陈强,王勤燕,万渝生. 地质通报. 2006(11)
[9]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 王国灿,王青海,简平,朱云海. 地学前缘. 2004(04)
[10]柴达木盆地周边麻粒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J]. 王云山,龚建宁. 青海地质. 1990(01)
博士论文
[1]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变质岩系构造演化[D]. 何登峰.西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6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6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