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红羊井水位、水温同步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0 11:42
分别从实验分析(温度梯度分析及井下电视探查)、化学分析(水质及水化学组分、同位素分析)和物理分析(滞后时间与阶跃响应函数分析、频谱分析、水位潮汐参数计算分析)等方面,对海原红羊井水位、水温自2015年5月以来,多次出现的瞬时同步变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显示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井下51m处井壁受腐蚀破裂,使得破裂处含水层的地下水与井筒内井水快速交换所致,并非地震构造活动引起的前兆异常。
【文章来源】:防灾减灾学报.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海原红羊水位、水温整点值曲线图(2019年10月—2020年3月)
红羊井位于宁夏海原县红羊乡东约1.5km,下红羊村北。地处南华山南麓与月亮山北麓之间的中低山丘陵地带。海拔高度2083m。该测点属无人职守,距海原县城53km,有乡间柏油路,交通便利,供电、通讯条件好,维护看管安全可靠。红羊流体观测台位于海原断裂带南侧,月亮山北麓,场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及土石山区为主。场区所属海原—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内,区内地震活动强烈,如1920年海原8.5级特大地震就发生在测点以北的海原断裂带上。2 异常调查分析
台站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对红羊井进行了每3m间隔的水温梯度测量,测量结果如图2、图3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观测井深度增加,水温逐步增加。井下0~12m段,随井深增加,水温增加速率较为明显,水温梯度变化也大。在井下12m处,水温梯度曲线斜率发生变化,结合井孔柱状图分析,井下12m段含水层岩性发生变化,由砂砾岩变为含砾粗砂岩。井下12~51m段,随深度增加,水温增大幅度变化不大,梯度曲线较为光滑,表明该段井下套管封闭性较好。在井下51m处,温度梯度曲线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该处往下随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幅度也较大,由此推测井下51~54m段井孔可能与外界有很强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该段护壁的套管可能由于长年受井水腐蚀导致封闭性变差。2.3 井下电视检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井-含水层系统地下水类型定量分析和判别[J]. 丁风和,范雪芳,戴勇,王鑫. 地震学报. 2017(01)
[2]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J]. 张磊,刘耀炜,任宏微,郭丽爽. 地震地质. 2016(03)
[3]判断后续强震的指标[J]. 陈荣华,罗灼礼. 地震. 1999(01)
本文编号:2968638
【文章来源】:防灾减灾学报.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海原红羊水位、水温整点值曲线图(2019年10月—2020年3月)
红羊井位于宁夏海原县红羊乡东约1.5km,下红羊村北。地处南华山南麓与月亮山北麓之间的中低山丘陵地带。海拔高度2083m。该测点属无人职守,距海原县城53km,有乡间柏油路,交通便利,供电、通讯条件好,维护看管安全可靠。红羊流体观测台位于海原断裂带南侧,月亮山北麓,场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及土石山区为主。场区所属海原—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内,区内地震活动强烈,如1920年海原8.5级特大地震就发生在测点以北的海原断裂带上。2 异常调查分析
台站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对红羊井进行了每3m间隔的水温梯度测量,测量结果如图2、图3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观测井深度增加,水温逐步增加。井下0~12m段,随井深增加,水温增加速率较为明显,水温梯度变化也大。在井下12m处,水温梯度曲线斜率发生变化,结合井孔柱状图分析,井下12m段含水层岩性发生变化,由砂砾岩变为含砾粗砂岩。井下12~51m段,随深度增加,水温增大幅度变化不大,梯度曲线较为光滑,表明该段井下套管封闭性较好。在井下51m处,温度梯度曲线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该处往下随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幅度也较大,由此推测井下51~54m段井孔可能与外界有很强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该段护壁的套管可能由于长年受井水腐蚀导致封闭性变差。2.3 井下电视检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井-含水层系统地下水类型定量分析和判别[J]. 丁风和,范雪芳,戴勇,王鑫. 地震学报. 2017(01)
[2]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J]. 张磊,刘耀炜,任宏微,郭丽爽. 地震地质. 2016(03)
[3]判断后续强震的指标[J]. 陈荣华,罗灼礼. 地震. 1999(01)
本文编号:2968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6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