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造山橄榄岩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02 06:20
  造山橄榄岩和蛇绿岩的橄榄岩主要由地幔岩组成,造山橄榄岩代表陆壳下的地幔,蛇绿岩的橄榄岩代表洋壳下的地幔。洋壳下的地幔与陆壳下的地幔在物质组成上大体接近,但产出的构造背景明显不同。介绍了造山橄榄岩的组成、与造山橄榄岩有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地幔流体作用、成矿作用、造山橄榄岩侵位的机制等,以及中国几个可能的造山橄榄岩的基本情况,讨论了造山橄榄岩的演变过程及其与蛇绿岩的橄榄岩的区别。造山橄榄岩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初期的陆壳减薄和裂谷阶段、晚期的挤压造山2个构造演化阶段。有些地区只发育裂谷阶段,构造演化在裂谷后即夭折了,也称为造山橄榄岩。蛇绿岩与造山橄榄岩之间的区别不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方面,而是在构造背景上。如有没有深海沉积、混杂堆积,有,是蛇绿岩;没有,则是造山橄榄岩。有没有超高压变质作用、地幔交代作用或地幔交代作用是否强烈,有且很强,可能是造山橄榄岩;没有,则可能是蛇绿岩。岩体是冷侵位还是热侵位,冷侵位是蛇绿岩,热侵位是造山橄榄岩。蛇绿岩出现在造山带,代表已经消失的洋盆;造山橄榄岩一般也出现在造山带,但代表的是减薄和撕裂的陆壳下的地幔。 

【文章来源】:地质通报. 2020,39(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造山橄榄岩及其意义


造山橄榄岩(义敦型岩体)形成模式之一:裂谷模式[5]

模式图,橄榄,模式,陆壳


造山橄榄岩形成模式之二:陆壳基底剥蚀抬升模式[5]

地质图,松树,北秦岭,铁质


由于松树沟橄榄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密切关系,以及松树沟岩体及其围岩中蛇绿岩的证据并不充分(详见后述),笔者修正早先的认识,认为将松树沟纯橄岩确定为造山橄榄岩比较合适。苏犁等[27]根据对橄榄岩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原生岩浆包裹体等的研究指出,该岩体是熔体多孔隙流动渗滤成因的交代地幔,与蛇绿岩的纯橄岩(如阿曼)明显不同[27]。许多作者研究了松树沟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Re-Os同位素,指出岩体中流体交代作用很普遍,可能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27-31]。松树沟与超高压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经历了从形成到俯冲、折返的复杂过程[32-36]。松树沟榴闪岩很早就有学者研究,现已知其属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37-38]。Yu等[35]对松树沟的变形作用和糜棱岩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松树沟橄榄岩强烈的变形和糜棱岩化的原岩为岩石圈成因的粗粒橄榄岩,橄榄岩中大量角闪石的存在表明有含水流体的加入。Cao等[30]和Sun等[31]等发现,难熔的橄榄岩可能与高温玻安岩流体发生过水-岩交换作用,故松树沟橄榄岩可能是在弧前背景下复杂的部分熔融和熔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松树沟糜棱岩橄榄岩可能是新元古代大洋岩石圈地幔的碎片,在早古生代俯冲侵位形成的[28,30-31,35-36,98-99]。


本文编号:3014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14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