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AEMT数据的采集及反演

发布时间:2021-02-10 11:08
  空中电场大地电磁法(Air Electric field Magneto-Telluric method,AEMT)的基本的原理是用电容传感器直接测量地表空中的交变电场,用磁场传感器同时观测交变磁场。将所测电场值和磁场值转化为视电阻率,通过对视电阻率的解释,达到查明地下地质体分布特征的目的。本文对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制作了电容传感器,代替了传统接地电极,用现有的电磁法仪器EH4在东华广场、金昌广场进行了管线测量,对制作的传感器做了测试,分析了它对电场感应的一些特性。对数据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叠加一定次数时,结果表明可将误差控制在10%。AEMT数据采集装置避免电极不正交或者是电极距不准确等误差因素,提高了数据质量。研究了EH4里数据的存储方法及存储格式,而后利用Matlab编写Y文件读取、频谱分析等程序。介绍了Bostick反演的原理,并编写了反演程序。该程序对甘肃金昌实验区采集的AEMT数据进行了Bostick反演。研究结果表明,Bostick反演方法不直接适用于AEMT数据的反演,需要进行相位矫正。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温泉实习基地AEMT数据进行了...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原理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
    2.2 MT测量原理
    2.3 AEMT测量原理
第3章 外场测试
    3.1 时间域数据采集
    3.2 叠加次数误差
    3.3 管线模拟
第4章 EH4数据分析
    4.1 EH4数据格式
        4.1.1 @文件
        4.1.2 Y文件
        4.1.3 X文件
        4.1.4 Z文件
        4.1.5 标定文件
    4.2 数据分析
    4.3 EH4参数设置
    4.4 AEMT野外操作
    4.5 数据读取及FFT时频变换
第5章 数据的反演
    5.1 Bostick反演
        5.1.1 基本理论
        5.1.2 野外实验
    5.2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5.2.1 基本理论
        5.2.2 野外实验
第6章 结论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磁法中电容电极测量技术[J]. 吴信民,马王鹏,杨亚新,李泽林,樊启航.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2]推动地球物理方法创新,引领探测仪器技术未来[J].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3]一种新型地球物理电容性电场传感器研究[J]. 王志宇,王顺,张群英,方广有.  仪器仪表学报. 2016(12)
[4]一种基于MEMS芯片的新型地面大气电场传感器[J]. 杨鹏飞,陈博,闻小龙,彭春荣,夏善红,郝一龙.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6(06)
[5]斜入射平面电磁波的视电阻率及其影响[J]. 肖晓,付弘流,汤井田,刘峰屹,任政勇,原源,张林成.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2)
[6]电容耦合非接触电极及心电信号获取[J]. 杨斌,董永贵.  仪器仪表学报. 2015(05)
[7]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隧道工程勘探中的应用[J]. 刘朋梅,汤洪志,吴楠,余安.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4(05)
[8]新型电场传感器研制与实验研究[J]. 董爱国,谭嘉言,张自力,王亚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8)
[9]EH-4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某铜矿普查中的应用[J]. 安岩,邹建,谢志勇.  科技视界. 2014(13)
[10]电容型传感器在电法勘探的应用研究[J]. 谭嘉言,张自力,董爱国,王亚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11)

博士论文
[1]不接触电极探测方法及仪器研究[D]. 于生宝.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EH-4系统中电容电极替代接地电极的研究[D]. 樊启航.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地震电磁信号处理及采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吕磊.东南大学 2016
[3]AMT正反演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D]. 王亮.中南大学 2013
[4]大地电磁测深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 孙娈娈.山东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27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27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