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窗法提取地震波形特征的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17:10
地震(震动)波是指在地球固体介质中传递的震动能量,产生于各类天然或人工震动活动源事件。地震波产生于天然地震事件或人工爆破事件,并携带着震源、波传播路径等地球内部信息,是人类认识地球内部复杂结构的可靠性载体。由于人类持续增强在地球上的密集活动,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也在不断地扩大,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震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在地震波形检测记录中留下烙印。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地震信号中包含了很多非天然地震,如人工矿山爆破,化学爆炸等。这些事件的记录,如果不能及时剔除,会扰乱相关地震记录,对研究地震学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如果我们能从地震台站检测到的波形中识别分离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这样就可以准确的创建天然地震事件和人工爆破事件目录,为地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观测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所用的实验数据以及来源,然后对提取的波形进行预处理,提出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然后从科学数据可视化角度开展研究,介绍论文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编程工具以及具体实现步骤。本文在可视化的研究下,可以把复杂的数据信息以某种图形图像的方式变现出来,以突出想要表达的信息,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做好了铺垫。提出一...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事件及记录台站位置示意图
就这其中一个情况下,我们很难判断其地震事件类型。如下图 2-3(b)也是个台站在不同方向记录到的发生于 2003 年 6 月 19 日的地震波形,震中距为 55-69km,容易就发现 S 波较强,而 P 波相对较弱,而后半段台站记录的 P 波较强,特别是垂直方的 P 波最大振幅比 S 波还要大一些。因此单个台站记录的 P、S 波在时域记录的震相幅比对地震和爆破的识别效果较弱。
地震波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MD和小波变换在低可探测目标检测中的应用[J]. 顾有林,叶应流,曹光华,胡以华,朱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11)
[2]基于小波降噪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J]. 苏涛,夏均忠,李树珉,白云川,张建生.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03)
[3]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J]. 马强,金星,李山有,陈绯雯,廖诗荣,韦永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4]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姜金征,薛伟,赵建明. 山西建筑. 2013(01)
[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属性优选及煤层气预测[J]. 李艳芳,程建远,王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6)
[6]一种边缘保持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J]. 陆艳洪,陆文凯,翟正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7]联合小波变换与偏振分析自动拾取微地震P波到时[J]. 吴治涛,骆循,李仕雄.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8]基于SPIHT的图像加密与压缩关联算法[J]. 杨华千,廖晓峰,Kwok-Wo Wong,张伟,韦鹏程. 物理学报. 2012(04)
[9]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信号HHT特征提取和SVM识别研究[J]. 毕明霞,黄汉明,边银菊,李锐,陈银燕,赵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4)
[10]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机械故障诊断[J]. 雷亚国. 机械工程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马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2]小波变换在地震数据压缩和震相到时拾取中的应用研究[D]. 王喜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海量地震数据体绘制方法研究[D]. 张力彬.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属性选择的多维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研究[D]. 刘文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交互式体绘制技术研究[D]. 周大鑫.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复杂地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 黄鑫.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基于体绘制的三维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研究[D]. 杨文.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3076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事件及记录台站位置示意图
就这其中一个情况下,我们很难判断其地震事件类型。如下图 2-3(b)也是个台站在不同方向记录到的发生于 2003 年 6 月 19 日的地震波形,震中距为 55-69km,容易就发现 S 波较强,而 P 波相对较弱,而后半段台站记录的 P 波较强,特别是垂直方的 P 波最大振幅比 S 波还要大一些。因此单个台站记录的 P、S 波在时域记录的震相幅比对地震和爆破的识别效果较弱。
地震波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MD和小波变换在低可探测目标检测中的应用[J]. 顾有林,叶应流,曹光华,胡以华,朱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11)
[2]基于小波降噪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J]. 苏涛,夏均忠,李树珉,白云川,张建生.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03)
[3]用于地震预警的P波震相到时自动拾取[J]. 马强,金星,李山有,陈绯雯,廖诗荣,韦永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4]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J]. 姜金征,薛伟,赵建明. 山西建筑. 2013(01)
[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属性优选及煤层气预测[J]. 李艳芳,程建远,王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6)
[6]一种边缘保持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J]. 陆艳洪,陆文凯,翟正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7]联合小波变换与偏振分析自动拾取微地震P波到时[J]. 吴治涛,骆循,李仕雄.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8]基于SPIHT的图像加密与压缩关联算法[J]. 杨华千,廖晓峰,Kwok-Wo Wong,张伟,韦鹏程. 物理学报. 2012(04)
[9]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信号HHT特征提取和SVM识别研究[J]. 毕明霞,黄汉明,边银菊,李锐,陈银燕,赵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4)
[10]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机械故障诊断[J]. 雷亚国. 机械工程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马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2]小波变换在地震数据压缩和震相到时拾取中的应用研究[D]. 王喜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海量地震数据体绘制方法研究[D]. 张力彬.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属性选择的多维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研究[D]. 刘文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交互式体绘制技术研究[D]. 周大鑫.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复杂地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 黄鑫.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基于体绘制的三维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研究[D]. 杨文.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3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