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俯冲与铜金成矿:长江中下游庐枞盆地和菲律宾中部早白垩火山岩—埃达克质岩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20:15
本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与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岩浆岩及其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庐枞盆地铁矿相关的橄榄安粗岩系列及外围沙溪地区斑岩型Cu-Au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系列组合对比研究:然后是菲律宾中部Cebu岛的岛弧火山岩系列以及斑岩型Cu-Au成矿相关埃达克质岩组合研究。通过其形成时代,岩石性质及成因机制的研究,并结合邻区Fe-Cu-Au相关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时空分布,对该区铜金成矿作用以及中生代时期构造动力学背景进行一个有效的限定和制约。并通过Cebu地区Cu-Au成矿相关闪长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岩进行一个对比,探讨其岩浆来源及成矿氧逸度条件。具体如下:(1)庐枞盆地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侵入岩以及沙溪埃达克质侵入岩类庐枞盆地发育一套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侵入岩,在盆地北部的沙溪地区则发育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前者与盆地内的玢岩型铁矿密切相关,而后者则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沙溪矿区石英闪长岩(高硅埃达克岩)以及钻孔中新发现的高Sr/Y比值黑云母辉长岩-黑云母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均比较接近,集中在130-129 Ma...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埃达克岩与普通岛弧岩浆岩
1.1.2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1.1.3 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
1.1.4 长江中下游富钾火山岩
1.1.5 菲律宾中部蛇绿(杂)岩-岛弧火山岩与埃达克岩
1.2 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主要工作概述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庐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1 庐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2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2.2 菲律宾中部区域地质背景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3.3 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3.4 锆石U-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
3.5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庐枞盆地橄榄安粗岩-埃达克质岩
4.1 样品描述
4.2 分析结果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2.3 锆石U-Pb年代学
4.2.4 锆石Lu-Hf同位素
4.2.5 全岩Sr-Nd-Pb同位素
4.3 讨论
4.3.1 矿化蚀变对沙溪埃达克质岩成分的影响
4.3.2 岩浆演化—陆壳混染、部分熔融或者分离结晶?
4.3.3 岩石成因
4.3.4 岩浆源区
4.3.5 庐枞盆地橄榄安粗岩与埃达克岩组合对洋脊俯冲的指示意义
4.3.6 铜—金成矿指示意义
4.4 小结
第五章 菲律宾中部Cebu地区岛弧火山岩-埃达克质岩
5.1 样品描述
5.2 分析结果
5.2.1 主微量元素
5.2.2 单矿物电子探针
5.2.3 锆石U-Pb年代学
5.2.4 锆石Lu-Hf同位素
5.3 Cebu岛早白垩火山岩组合
5.3.1 岩石类型及岩石系列判别
5.3.2 Cebu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5.3.3 Cebu火山岩:岛弧火山岩还是蛇绿(杂)岩?
5.3.4 Cebu岛弧火山岩成因
5.4 Cebu地区早白垩Cu-Au成矿相关埃达克岩
5.4.1 岩石类型及岩石系列判别
5.4.2 岩石成因
5.5 构造成因指示意义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及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Qinghu zircon:A working reference for microbeam analysis of U-Pb age and Hf and O isotopes[J]. LI XianHua,TANG GuoQiang,GONG Bing,YANG YueHeng,HOU KeJun,HU ZhaoChu,LI QiuLi,LIU Yu,LI WuX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36)
[2]Qinghu(清湖)锆石:一个新的U-Pb年龄和O,Hf同位素微区分析工作标样[J]. 李献华,唐国强,龚冰,杨岳衡,侯可军,胡兆初,李秋立,刘宇,李武显. 科学通报. 2013(20)
[3]The second continent:Existence of granitic continental materials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J]. Kenji Kawai,Shinji Yamamoto,Taku Tsuchiya,Shigenori Maruyama.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3(01)
[4]长江中下游庐枞盆地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扬子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J]. 薛怀民,董树文,马芳. 地质学报. 2012(10)
[5]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为例[J]. 毛景文,段超,刘佳林,张成. 岩石学报. 2012(01)
[6]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C-ICP-MS测定[J]. 耿建珍,李怀坤,张健,周红英,李惠民. 地质通报. 2011(10)
[7]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J]. 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马良,钱兵,谢杰. 地质学报. 2011(05)
[8]宁芜盆地浅成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胡劲平,蒋少涌. 高校地质学报. 2010(03)
[9]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J]. LIU YongSheng 1,HU ZhaoChu 1,ZONG KeQing 1,GAO ChangGui 1,GAO Shan 1,2,XU Juan 1 & CHEN HaiHo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Department of Ge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5)
[10]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橄榄玄粗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下扬子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J]. 薛怀民,董树文,马芳. 地质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04328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埃达克岩与普通岛弧岩浆岩
1.1.2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1.1.3 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
1.1.4 长江中下游富钾火山岩
1.1.5 菲律宾中部蛇绿(杂)岩-岛弧火山岩与埃达克岩
1.2 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主要工作概述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庐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1 庐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2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2.2 菲律宾中部区域地质背景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3.3 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3.4 锆石U-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
3.5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庐枞盆地橄榄安粗岩-埃达克质岩
4.1 样品描述
4.2 分析结果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2.3 锆石U-Pb年代学
4.2.4 锆石Lu-Hf同位素
4.2.5 全岩Sr-Nd-Pb同位素
4.3 讨论
4.3.1 矿化蚀变对沙溪埃达克质岩成分的影响
4.3.2 岩浆演化—陆壳混染、部分熔融或者分离结晶?
4.3.3 岩石成因
4.3.4 岩浆源区
4.3.5 庐枞盆地橄榄安粗岩与埃达克岩组合对洋脊俯冲的指示意义
4.3.6 铜—金成矿指示意义
4.4 小结
第五章 菲律宾中部Cebu地区岛弧火山岩-埃达克质岩
5.1 样品描述
5.2 分析结果
5.2.1 主微量元素
5.2.2 单矿物电子探针
5.2.3 锆石U-Pb年代学
5.2.4 锆石Lu-Hf同位素
5.3 Cebu岛早白垩火山岩组合
5.3.1 岩石类型及岩石系列判别
5.3.2 Cebu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5.3.3 Cebu火山岩:岛弧火山岩还是蛇绿(杂)岩?
5.3.4 Cebu岛弧火山岩成因
5.4 Cebu地区早白垩Cu-Au成矿相关埃达克岩
5.4.1 岩石类型及岩石系列判别
5.4.2 岩石成因
5.5 构造成因指示意义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及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Qinghu zircon:A working reference for microbeam analysis of U-Pb age and Hf and O isotopes[J]. LI XianHua,TANG GuoQiang,GONG Bing,YANG YueHeng,HOU KeJun,HU ZhaoChu,LI QiuLi,LIU Yu,LI WuX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36)
[2]Qinghu(清湖)锆石:一个新的U-Pb年龄和O,Hf同位素微区分析工作标样[J]. 李献华,唐国强,龚冰,杨岳衡,侯可军,胡兆初,李秋立,刘宇,李武显. 科学通报. 2013(20)
[3]The second continent:Existence of granitic continental materials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J]. Kenji Kawai,Shinji Yamamoto,Taku Tsuchiya,Shigenori Maruyama.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3(01)
[4]长江中下游庐枞盆地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对扬子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J]. 薛怀民,董树文,马芳. 地质学报. 2012(10)
[5]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为例[J]. 毛景文,段超,刘佳林,张成. 岩石学报. 2012(01)
[6]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C-ICP-MS测定[J]. 耿建珍,李怀坤,张健,周红英,李惠民. 地质通报. 2011(10)
[7]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J]. 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马良,钱兵,谢杰. 地质学报. 2011(05)
[8]宁芜盆地浅成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 胡劲平,蒋少涌. 高校地质学报. 2010(03)
[9]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J]. LIU YongSheng 1,HU ZhaoChu 1,ZONG KeQing 1,GAO ChangGui 1,GAO Shan 1,2,XU Juan 1 & CHEN HaiHo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Department of Ge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5)
[10]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橄榄玄粗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下扬子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J]. 薛怀民,董树文,马芳. 地质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043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4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