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狼山地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发布时间:2021-03-10 19:39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有大面积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其时代集中在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不同时代岩浆岩岩石组合对于认识狼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等方法,对狼山地区查干乃呼都格一带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研究。该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99±1)~(293±2) Ma。岩石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及黑云母,富含闪长质包体,P2O5含量与SiO2含量之间显示良好的负相关性,富钠(Na2O含量为3.45%~4.96%),高钠钾比值(Na2O/K2O比值为1.33~2.5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成因类型为Ⅰ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负的εHf(t)值(-6.3~-2.0)及TDM2为1437~1704 Ma(平均值为1606 Ma),显示了古—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熔融的特点,εHf(t)-t...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 2020,4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内蒙古狼山地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花岗闪长岩显微照片及其电子探针分析矿物与位置

分类图,锆石,年龄,岩浆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狼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弧岩浆岩,测得早志留世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锆石年龄为(443.9±2.4)Ma~(440±1)Ma(Wang et al.,2015;滕学建等,2019),那么,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育的陆缘弧岩浆岩是否为持续俯冲作用的产物?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早志留世岩浆岩发育典型的片麻状构造,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岩为块状构造;其次,早志留世岩浆岩仅发育在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中,而晚石炭—早二叠世则在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及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中广泛发育,反映了两者并非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由此可见,早古生代晚期狼山地区可能经历了弧陆拼贴或增生作用,这一认识得到了Wang et al.(2015)的支持,即狼山地区善岱庙地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418.0±2.3)Ma(图2),反映了同造山拼贴作用的构造背景。图7 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分类图

曲线,侵入岩,陨石,球粒


图7 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分类图可对比的是,在华北地块北缘中东部,也陆续报道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岩。Zhang et al.(2007,2009a,2009b)指出,华北地块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岩与俯冲作用有关;张维等(2012)、吴飞等(2014)对固阳地区早二叠世的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岩石组合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因此,狼山地区与华北地块北缘中东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侵入岩岩石组合一致,均具有陆缘弧的岩石组合特征,可能反映了相同的构造背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锡林浩特北早二叠世花岗岩类定年及成因[J]. 郭喜运,孙华山,董挨管,任建勋,徐瑞英,高博.  中国地质. 2019(06)
[2]内蒙古狼山地区早志留世石英闪长岩体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滕学建,田健,刘洋,张永,滕飞,段霄龙.  地球科学. 2019(04)
[3]内蒙古阿巴嘎旗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 吕达鑫,吕红杰.  西北地质. 2018(02)
[4]甘肃北山地区花牛山群变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谢建强,第鹏飞,杨婧,陈万峰,魏海峰,翟新伟.  西北地质. 2018(01)
[5]内蒙古北山地区标山一带早志留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董洪凯,孟庆涛,刘广,段先乐,提振海,朱炜,薛鹏远,程海峰,季天伊.  西北地质. 2018(01)
[6]内蒙古狼山乌和尔图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王文龙,滕学建,刘洋,滕飞,郭硕,何鹏,田健,段霄龙.  地质力学学报. 2017(03)
[7]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固阳地区早二叠世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J]. 吴飞,张拴宏,赵越,叶浩.  中国地质. 2014(03)
[8]内蒙古达茂旗花岗岩类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冯丽霞,张志诚,韩宝福,任荣,李建锋,苏犁.  地质通报. 2013(11)
[9]华北北缘固阳二叠纪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套SHRIMP年代学[J]. 张维,简平.  中国地质. 2012(06)
[10]内蒙古霍各乞海西期侵入岩形成时代、成因及其与铜矿体的关系[J]. 皮桥辉,刘长征,陈岳龙,李泳泉,李大鹏.  矿床地质. 2010(03)



本文编号:3075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75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