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能量释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7:36
基于地震能量与贝尼奥夫应变的关系,采用1990~2016年云南省地震局发布的所有震级地震目录和1969~2016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5.0地震目录,计算得到云南和中国及邻区的地震应变释放时间序列,然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出地震周期并讨论其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大致具有4 000 d(约11 a)的地震活动长周期,其中2008年大致具有12 d和32 d的短周期;中国及邻区地震活动大致具有400 d(约1 a)、1 400 d(约4 a)的短周期和6 a、16 a、27 a的长周期。
【文章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6年云南地区地震序列分析
对比图2(a)和图2(b)可见,图2(a)中在第240 d左右地震应变释放达到最大值,对应着图2(b)的蓝绿色高值区域。图2(b)采用Morlet小波基,呈现出约12 d和32 d的周期。在整个2008年中,有2月中旬、3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12月下旬共5个高值区。2008年在云南境内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德宏州盈江县,03-21、08-20、08-21在盈江县分别发生5.3级、5.0级和5.9级中强地震[14]。除此之外,2008-08在攀枝花-会理发生MS6.1主震和MS5.6最大强余震[15],2008-12瑞丽发生4.9级地震。盈江地震的发生使上述3月份与8月份当月应变释放的量值较高,特别是8月份应变释放量明显较大。同样,12月份发生的瑞丽地震对当月地震应变能释放值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图2中对应于汶川地震发生的5月份,云南地区的能量释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推断 2008年汶川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释放影响并不明显。3.2 1969~2016年中国及邻区地震周期
图3(a)和图3(b)也是以d为单位计算的地震应变曲线和小波分析图。图3(b)采用dbN小波基,横坐标为1990~2016年发生M≥5.0地震的4 077 d。图3(c)、图3(d)和图3(e)是将同一年的地震应变累加后再计算得到的结果。由图3(a)可以看出,应变变化较快,数值较大的峰值约有9个。由图3(b)可以看出,大致在1 000~1 600 d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周期,主周期约为1 400 d(约4 a);在300~600 d时间尺度上存在不太明显的周期,主周期约为400 d(约1 a)。对比图3(b)和图1(c)可见,图1(c)上的应变释放偏大,环状图颜色更突出,图形更光滑,分析效果更好。由图3(c)可以看出,1969~1979年这11 a间,总体应变释放量比其他年份高,而典型的云南通海7.7级地震即发生在此期间,而1970~1979年为云南地区M≥6.7地震活跃期[16]。在2007~2016年间也出现应变释放突然增加的现象,其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及其大量余震的发生对该时段的应变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由图3(d)可见,在1969~1979年和2007~2016年两个时段,5.0级以上地震发生比较频繁。
本文编号:3112943
【文章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6年云南地区地震序列分析
对比图2(a)和图2(b)可见,图2(a)中在第240 d左右地震应变释放达到最大值,对应着图2(b)的蓝绿色高值区域。图2(b)采用Morlet小波基,呈现出约12 d和32 d的周期。在整个2008年中,有2月中旬、3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12月下旬共5个高值区。2008年在云南境内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德宏州盈江县,03-21、08-20、08-21在盈江县分别发生5.3级、5.0级和5.9级中强地震[14]。除此之外,2008-08在攀枝花-会理发生MS6.1主震和MS5.6最大强余震[15],2008-12瑞丽发生4.9级地震。盈江地震的发生使上述3月份与8月份当月应变释放的量值较高,特别是8月份应变释放量明显较大。同样,12月份发生的瑞丽地震对当月地震应变能释放值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图2中对应于汶川地震发生的5月份,云南地区的能量释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推断 2008年汶川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释放影响并不明显。3.2 1969~2016年中国及邻区地震周期
图3(a)和图3(b)也是以d为单位计算的地震应变曲线和小波分析图。图3(b)采用dbN小波基,横坐标为1990~2016年发生M≥5.0地震的4 077 d。图3(c)、图3(d)和图3(e)是将同一年的地震应变累加后再计算得到的结果。由图3(a)可以看出,应变变化较快,数值较大的峰值约有9个。由图3(b)可以看出,大致在1 000~1 600 d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周期,主周期约为1 400 d(约4 a);在300~600 d时间尺度上存在不太明显的周期,主周期约为400 d(约1 a)。对比图3(b)和图1(c)可见,图1(c)上的应变释放偏大,环状图颜色更突出,图形更光滑,分析效果更好。由图3(c)可以看出,1969~1979年这11 a间,总体应变释放量比其他年份高,而典型的云南通海7.7级地震即发生在此期间,而1970~1979年为云南地区M≥6.7地震活跃期[16]。在2007~2016年间也出现应变释放突然增加的现象,其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及其大量余震的发生对该时段的应变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由图3(d)可见,在1969~1979年和2007~2016年两个时段,5.0级以上地震发生比较频繁。
本文编号:311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1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