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阿拉善宗乃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13 11:33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最大的增生造山带之一,位于华北-塔里木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其间发育有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宗乃山花岗岩带在构造位置上处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与阿拉善古老地块的交界地区,其构造位置十分关键。本文通过研究采集自宗乃山的钾长花岗岩,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晚二叠世钾长花岗岩成因及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宗乃山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66.9±2.2)Ma,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2.晚二叠世钾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7.3269.87 wt%,平均值为68.22wt%),Al2O3=15.7216.18 wt%,富碱(Na2O+K2O=8.298.69 wt%,K2O/Na2O=1.1...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拉善宗乃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阿拉善地区交通位置图

构造剖面图,辉长岩


区内出露的岩体有闪长岩、辉长岩及肉红色钾长花岗岩。闪长岩与辉长岩呈断层接触(图2-2),肉红色钾长花岗岩沿裂隙侵入于辉长岩中(图 2-3),但局部呈断层接触(图 2-4),白垩系巴音戈壁组地层不整合于辉长岩之上(图 2-2),辉长岩以南出露有大量二长花岗岩(图 2-4),与辉长岩也为断层接触关系(图 2-5)。巴丹吉林地区广泛分布出露有巴音戈壁组。其下部通常为紫红、棕红、棕灰色的砾岩,还包含粒度较粗的粗砂岩,夹含砾砂质泥岩,厚度平均为 700m;中

素描图,构造剖面,素描图,构造意义


构造剖面局部素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晚二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J]. 张正平,刘广,徐翠,孟庆涛,郭超.  地质与勘探. 2016(05)
[2]阿拉善地块北缘恩格尔乌苏地区发现志留纪侵入体[J]. 郑荣国,李锦轶,肖文交,刘建峰,吴泰然.  地质学报. 2016(08)
[3]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拉扎山花岗岩体TIMS锆石U-Pb年龄[J]. 赵泽霖,李俊建,党智财,唐文龙,付超,王守光,刘利双,赵丽君,刘晓雪.  地质通报. 2016(04)
[4]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J]. 陈高潮,史冀中,姜亭,张慧元,李渭,王宝文.  地质通报. 2015(10)
[5]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J]. 徐备,赵盼,鲍庆中,周永恒,王炎阳,罗志文.  岩石学报. 2014(07)
[6]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沙拉扎山晚石炭世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J]. 杨奇荻,张磊,王涛,史兴俊,张建军,童英,郭磊,耿建珍.  地质通报. 2014(06)
[7]内蒙古阿拉善地块中北部地区辉长岩岩体特征、锆石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 徐东卓,张维杰,周海涛,孙启凯.  地质通报. 2014(05)
[8]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J]. 刘治博,张维杰.  地质论评. 2014(02)
[9]内蒙古阿拉善北部陶豪托西圈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 张磊,史兴俊,张建军,杨奇荻,童英,王涛.  地质通报. 2013(10)
[10]阿拉善地块北缘古大洋闭合的时间制约:来自乌力吉花岗岩体的证据[J]. 张文,吴泰然,冯继承,郑荣国,贺元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8)

博士论文
[1]阿拉善块体西南部古生代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周晓春.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区域成矿系统[D]. 李俊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阿拉善宗乃山、沙拉扎与巴音诺尔公花岗岩体研究[D]. 谢奋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2]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准敖呼图—笋布尔乌拉变质深成岩研究[D]. 宋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塔木素—乌力吉一带晚古生代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吕秉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晚古生代侵入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李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阿拉善地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 仵康林.长安大学 2011
[6]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变质基底研究[D]. 卿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7]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的初步研究[D]. 吴继承.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5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35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