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发布时间:2021-04-13 12:15
  文中基于弹性位错理论与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考虑川滇地区及邻区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与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计算给出了1515年永胜M7. 8地震以来川滇地区主要块体边界断裂带与构造块体内部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楚雄-建水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的交会处、理塘断裂带沙湾段等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增加显著(≥0. 1MPa)。同时,块体内部川滇藏交界区的库仑应力增加同样显著。综合地震空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及文中所给出的应力场变化结果分析认为,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北段、鲜水河断裂带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川滇藏交界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密切关注。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川滇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力学参考。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2020,42(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川滇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性

活动断裂,参数,应力,张量


本研究根据历史强震同震位错模型和岩石圈分层介质模型,利用PSGRN/PSCMP程序(Wang et al.,2006)计算了46次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应力张量变化,并将应力张量变化投影到断层节面上,给出区域内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演化和应力变化。3.1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变化

应力图,应力,断裂带,张量


在已有的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张诚等,1989),采用HASH方法(Hardebecket al.,2002)补充2009年1月—2019年7月川滇地区5 675次2.5≤M≤4.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张量的方法(Gephart et al.,1984)得到0.1°×0.1°网格点的3个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形状因子(Angelier,1979;万永革,2015)。为了获得整个研究区域较平滑的应力场,以网格点为中心,选取周围1°×1°区域的数据进行反演,并保证震源机制解的个数>4,不超过10。采用网格搜索法,对反演获得的应力张量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残差分析,以获取最佳应力张量。对于震源机制解个数<4的区域,由于不能直接用震源机制反演其应力张量,采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分别进行插值计算(武艳强等,2009)。利用获得的应力张量确定最优破裂面和辅助破裂面,具体结果见图4a。由于地震潜在破裂节面的不确定性,Toda等(2011)在计算日本岛内的库仑应力变化时,将最优破裂面和辅助破裂面分别作为接收断层进行应力张量投影,计算2个节面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并以库仑应力变化的最大值代表该点的应力变化。参考其研究方法,本文将最优破裂面和辅助破裂面分别作为接收面进行应力张量投影,计算块体内部的库仑应力变化。从同震位错和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应力变化来看,川滇藏交界区、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川滇块体东边界、川滇块体南边界等区域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比较显著,变化量≥0.01MPa(图4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九寨沟地震所受历史地震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及其后续对周边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J]. 程佳,姚生海,刘杰,姚琪,宫会玲,龙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红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及未来地震危险性估计[J]. 尹凤玲,蒋长胜,韩立波,张怀,张贝.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01)
[3]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震源过程反演与烈度估计[J]. 张旭,冯万鹏,许力生,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10)
[4]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J]. 易桂喜,龙锋,梁明剑,张会平,赵敏,叶有清,张致伟,祁玉萍,王思维,宫悦,乔惠珍,汪智,邱桂兰,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10)
[5]青藏高原东南缘滇缅地块NE向走滑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与大地震危险性[J]. 刘鸣,付碧宏,董彦芳.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6]联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断层资料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及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应用[J].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7]大凉山次级块体内强震发生的构造特征与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J]. 程佳,刘杰,徐锡伟,甘卫军.  地震地质. 2014(04)
[8]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6)
[9]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J]. 徐晶,邵志刚,马宏生,张浪平.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10]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J].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本文编号:3135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35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