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隐伏段的综合探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7:35
大川—双石断裂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因其在都江堰地区隐伏于岷江河流阶地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发震能力评估。因此,掌握大川—双石断裂的地下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都江堰城区的避灾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意义重大。本项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垂直断裂走向布设浅层地震反射剖面、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和钻孔联合剖面。通过多种方法共同揭示了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精确空间展布位置、近地表构造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裂活动性。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岷江西岸阶地处隐伏通过,为逆断层,倾向NW,倾角在地表浅层为60°~70°,近地面为20°~30°;且破碎带向地面逐渐变浅变薄,上断点向上延伸至第四系灰褐色黏土层和棕黄色粗砂夹砾石层,埋深约3.5 m。上述研究表明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市区附近具有全新世活动特征。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龙门山地质构造背景
2 野外地质调查及测线布设
3 隐伏断层综合探测
3.1 浅层地震勘探
3.2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
3.3 钻孔联合剖面勘探
4 前山断裂深、浅部结构与地表破裂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深部结构与反射地震特征[J]. 于常青,冯杨洋,瞿辰,范国玮,李恒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龙门山南段晚第四纪逆冲活动的河流地貌研究[J]. 李伟,张世民,姜大伟,郜宇. 地震地质. 2017(06)
[3]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J]. 冯杨洋,于常青,范柱国,宋丽蓉,梁姗姗,何俊杰,梅中锋.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9)
[4]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J]. 徐锡伟,郭婷婷,刘少卓,于贵华,陈桂华,吴熙彦. 地震地质. 2016(03)
[5]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盐井—五龙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方法探测[J]. 李大虎,廖华,梁明剑,王明明,王世元,杨歧焱,顾勤平.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1)
[6]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J]. 王夫运,赵成彬,酆少英,姬计法,田晓峰,魏学强,李怡青,李吉昌,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7]活动断层高密度电法响应特征与应用研究[J]. 罗登贵,刘江平,王京,程邈.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4)
[8]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J]. 陈立春,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马兴全. 科学通报. 2013(20)
[9]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J]. 杨光,李海兵,张伟,刘栋梁,司家亮,王焕,黄尧,李勇. 地质通报. 2012(08)
[10]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J].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管树巍,马晓鸣,王明健,桂宝玲,高金尉. 地学前缘. 2010(05)
本文编号:3171524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龙门山地质构造背景
2 野外地质调查及测线布设
3 隐伏断层综合探测
3.1 浅层地震勘探
3.2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
3.3 钻孔联合剖面勘探
4 前山断裂深、浅部结构与地表破裂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深部结构与反射地震特征[J]. 于常青,冯杨洋,瞿辰,范国玮,李恒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龙门山南段晚第四纪逆冲活动的河流地貌研究[J]. 李伟,张世民,姜大伟,郜宇. 地震地质. 2017(06)
[3]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J]. 冯杨洋,于常青,范柱国,宋丽蓉,梁姗姗,何俊杰,梅中锋.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9)
[4]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J]. 徐锡伟,郭婷婷,刘少卓,于贵华,陈桂华,吴熙彦. 地震地质. 2016(03)
[5]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盐井—五龙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方法探测[J]. 李大虎,廖华,梁明剑,王明明,王世元,杨歧焱,顾勤平.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1)
[6]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J]. 王夫运,赵成彬,酆少英,姬计法,田晓峰,魏学强,李怡青,李吉昌,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7]活动断层高密度电法响应特征与应用研究[J]. 罗登贵,刘江平,王京,程邈.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4)
[8]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J]. 陈立春,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马兴全. 科学通报. 2013(20)
[9]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J]. 杨光,李海兵,张伟,刘栋梁,司家亮,王焕,黄尧,李勇. 地质通报. 2012(08)
[10]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J].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管树巍,马晓鸣,王明健,桂宝玲,高金尉. 地学前缘. 2010(05)
本文编号:3171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7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