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08 14:33
泥石流磨蚀力是开展泥石流沟岸、沟床地貌发育研究和防治工程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泥石流动力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不同浆体粘度和级配组成的泥石流复杂介质,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客观量化石流磨蚀能力的泥石流磨蚀系数测试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模拟泥石流在运动过中对泥石流沟岸或沟岸公路的磨蚀效应,通过对磨蚀量的定量分析及对磨蚀形状的定性分析得到了不同浆体浓度、配合比所对应的泥石流磨蚀系数,并基于试验条件提出了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新方法,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目前泥石流磨蚀设备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客观量化石流磨蚀能力的泥石流磨蚀系数测试装置(专利号:ZL201620638352.4)。装置主要由泥石流磨蚀桶、搅拌桨、电机、转轴、底座、支架等几部分组成;(2)该装置可有效模拟泥石流在运动过中对泥石流沟岸或沟岸公路的磨蚀效应,以混凝土标准试块为承磨体,以此获得不同流速、固相比、浆体粘度及颗粒粒径条件下泥石流的磨蚀量,通过对磨蚀量的定量分析及对磨蚀形状的定性分析有助于探索泥石流运动下的磨蚀规律。(3)通过自行研制泥石流磨蚀系数测试装置,浆体粘度取0pa.s、0.013pa.s、0.038pa.s...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磨蚀机理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磨蚀运动模型研究
1.2.3 泥石流计算方法研究
1.2.4 泥石流磨蚀计算方法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泥石流磨蚀机理分析
2.1 液相浆体磨蚀理论
2.2 固相颗粒磨蚀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
3.1 泥石流磨蚀特性影响因素
3.1.1 流速的影响
3.1.2 固相颗粒粒径的影响
3.1.3 磨蚀时间的影响
3.2 泥石流沟磨蚀部位
3.3 泥石流磨蚀力计算
3.4 泥石流磨蚀量计算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泥石流磨蚀系数测量装置的研制
4.1 装置设计的总体思路
4.1.1 设计思路
4.1.2 工作原理
4.2 装置设计
4.3 装置操作步骤
4.4 注意事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石流磨蚀试验研究
5.1 实验模型设计
5.1.1 实验模型
5.1.2 试验工况
5.1.3 试验过程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泥石流磨蚀系数确定方法
5.2.2 泥石流磨蚀形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粘性泥石流流速计算方法[J]. 朱兴华,崔鹏,唐金波,邹强. 泥沙研究. 2013(03)
[2]7月3日茂县棉簇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和特征分析[J]. 郭晓军,苏鹏程,崔鹏,宋国虎. 水利学报. 2012(S2)
[3]磨粒形态对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磨损程度的影响[J]. 高欣欣,蔡跃波,丁建彤. 混凝土. 2012(04)
[4]含沙水流中空化促进磨损破坏机理[J]. 张涛,陈次昌,吕东莉,李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04)
[5]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J]. 庄建琦,崔鹏,胡凯衡,陈晓清,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05)
[6]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J]. 余斌,杨永红,苏永超,黄文杰,王高峰.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4)
[7]望谟暴雨及重现期气候分析[J]. 谭猛,陈习伦,潘海,龙春洪. 贵州气象. 2009(03)
[8]考虑非弹性碰撞的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学模型[J]. 傅旭东,孙其诚,王光谦,马宏博. 科学通报. 2009(11)
[9]公路泥石流防治结构冲磨性能优化研究[J]. 陈野鹰,唐红梅,陈洪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02)
[10]望谟县“20060612”暴雨洪水的反思[J]. 徐先进. 贵州水力发电. 2007(01)
本文编号:3175507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磨蚀机理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磨蚀运动模型研究
1.2.3 泥石流计算方法研究
1.2.4 泥石流磨蚀计算方法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泥石流磨蚀机理分析
2.1 液相浆体磨蚀理论
2.2 固相颗粒磨蚀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
3.1 泥石流磨蚀特性影响因素
3.1.1 流速的影响
3.1.2 固相颗粒粒径的影响
3.1.3 磨蚀时间的影响
3.2 泥石流沟磨蚀部位
3.3 泥石流磨蚀力计算
3.4 泥石流磨蚀量计算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泥石流磨蚀系数测量装置的研制
4.1 装置设计的总体思路
4.1.1 设计思路
4.1.2 工作原理
4.2 装置设计
4.3 装置操作步骤
4.4 注意事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石流磨蚀试验研究
5.1 实验模型设计
5.1.1 实验模型
5.1.2 试验工况
5.1.3 试验过程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泥石流磨蚀系数确定方法
5.2.2 泥石流磨蚀形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粘性泥石流流速计算方法[J]. 朱兴华,崔鹏,唐金波,邹强. 泥沙研究. 2013(03)
[2]7月3日茂县棉簇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和特征分析[J]. 郭晓军,苏鹏程,崔鹏,宋国虎. 水利学报. 2012(S2)
[3]磨粒形态对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磨损程度的影响[J]. 高欣欣,蔡跃波,丁建彤. 混凝土. 2012(04)
[4]含沙水流中空化促进磨损破坏机理[J]. 张涛,陈次昌,吕东莉,李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04)
[5]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J]. 庄建琦,崔鹏,胡凯衡,陈晓清,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05)
[6]甘肃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J]. 余斌,杨永红,苏永超,黄文杰,王高峰.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4)
[7]望谟暴雨及重现期气候分析[J]. 谭猛,陈习伦,潘海,龙春洪. 贵州气象. 2009(03)
[8]考虑非弹性碰撞的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学模型[J]. 傅旭东,孙其诚,王光谦,马宏博. 科学通报. 2009(11)
[9]公路泥石流防治结构冲磨性能优化研究[J]. 陈野鹰,唐红梅,陈洪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02)
[10]望谟县“20060612”暴雨洪水的反思[J]. 徐先进. 贵州水力发电. 2007(01)
本文编号:317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17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