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发布时间:2021-05-25 10:20
<正>山西断陷盆地带位于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空间上位于华北构造区的中轴地带,其动力学背景究竟是受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张的控制,还是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弧后拉张影响,亦或是二者的共同作用尚存在较大争议。断陷盆地带内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可以为理解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形变动力学提供运动学约束,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则是研究断陷盆地带动力学模型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断裂滑
【文章来源】: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1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专题20: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论文集
【文章页数】: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J]. 毕丽思,何宏林,徐岳仁,魏占玉,石峰. 地震地质. 2011(04)
[2]山西忻定盆地断层崩积楔OSL年龄及其对古地震事件的指示意义[J]. 赵俊香,任俊杰,于慎谔,张世民,丁锐. 现代地质. 2009(06)
[3]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J]. 谢新生,江娃利,孙昌斌,闫成国,冯西英. 地震地质. 2008(02)
[4]忻定盆地周缘山地的层状地貌与第四纪阶段性隆升[J]. 张世民,任俊杰,罗明辉,丁锐,吕志强. 地震地质. 2008(01)
[5]山西断陷系交城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初步研究[J]. 江娃利,谢新生,王瑞,王焕贞,冯西英. 地震研究. 2004(02)
[6]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J]. 邓起东,程绍平,闵伟,杨桂枝,任殿卫. 地质力学学报. 1999(03)
[7]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J]. 徐锡伟,邓起东,董瑞树,张崇立,高维安. 地震地质. 1992(04)
[8]河北怀来-涿鹿盆地北缘活断层的古地震事件与断层分段[J]. 冉勇康,方仲景,李志义,王景钵,李如成. 中国地震. 1992(03)
[9]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J]. 徐锡伟,邓起东. 地震地质. 1990(01)
[10]鄂尔多斯地块的反时针扭动及其地震和地质意义[J]. 苏刚. 山西地震. 1988(03)
博士论文
[1]山西霍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 徐岳仁.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3
[2]忻定盆地第四纪断块活动分期研究[D]. 张世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河套断陷带的古地震、强震复发规律和未来可能强震地点[D]. 陈立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2
本文编号:3205168
【文章来源】: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1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专题20: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论文集
【文章页数】: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J]. 毕丽思,何宏林,徐岳仁,魏占玉,石峰. 地震地质. 2011(04)
[2]山西忻定盆地断层崩积楔OSL年龄及其对古地震事件的指示意义[J]. 赵俊香,任俊杰,于慎谔,张世民,丁锐. 现代地质. 2009(06)
[3]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J]. 谢新生,江娃利,孙昌斌,闫成国,冯西英. 地震地质. 2008(02)
[4]忻定盆地周缘山地的层状地貌与第四纪阶段性隆升[J]. 张世民,任俊杰,罗明辉,丁锐,吕志强. 地震地质. 2008(01)
[5]山西断陷系交城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初步研究[J]. 江娃利,谢新生,王瑞,王焕贞,冯西英. 地震研究. 2004(02)
[6]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J]. 邓起东,程绍平,闵伟,杨桂枝,任殿卫. 地质力学学报. 1999(03)
[7]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J]. 徐锡伟,邓起东,董瑞树,张崇立,高维安. 地震地质. 1992(04)
[8]河北怀来-涿鹿盆地北缘活断层的古地震事件与断层分段[J]. 冉勇康,方仲景,李志义,王景钵,李如成. 中国地震. 1992(03)
[9]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J]. 徐锡伟,邓起东. 地震地质. 1990(01)
[10]鄂尔多斯地块的反时针扭动及其地震和地质意义[J]. 苏刚. 山西地震. 1988(03)
博士论文
[1]山西霍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 徐岳仁.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3
[2]忻定盆地第四纪断块活动分期研究[D]. 张世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河套断陷带的古地震、强震复发规律和未来可能强震地点[D]. 陈立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2
本文编号:3205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0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