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卫星地面对比观测原型系统地电场观测资料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9 09:20
通过对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对比观测原型系统中古丰、寺滩和坪城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个台站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常日变化形态;(2)在磁暴发生期间,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了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3)寺滩地电场记录到临震前的数据异常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地震事件吻合较好。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地面系统台站分布图
地面系统地电场观测频段为DC-0.01 Hz,包括地表水平地电场和垂直地电场观测系统,电极采用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和铅板电极。水平地电场观测极距约100~300 m,电极埋深2 m,布极方式如图2所示;垂直地电场观测井深约100 m,划分为地表、50 m和100 m 3层,为了保证整个观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取同一深度埋设多个电极的方式(3个不极化电极和1个铅电极)(图3)[3]。古丰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40 m和200 m,南北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74 m和24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00 m和50 m;寺滩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40 m和200 m,南北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50 m和10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00 m和50 m;坪城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和南北测向只布设一道观测极距,极距都为10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90 m和50 m。图3 垂直地电场电极埋设示意图
垂直地电场电极埋设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磁卫星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方案研究[J]. 张宇,王兰炜,申旭辉,张兴国,张世中,颜蕊. 地震学报. 2016(03)
[2]云南地区地电暴变化分析研究[J]. 胡小静,付虹. 地震研究. 2013(04)
[3]甘肃天祝地区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J]. 颜蕊,王兰炜,张世中,刘大鹏,胡哲,张兴国,朱旭,张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04)
[4]地电场水文地质因素及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逐日计算[J]. 谭大诚,席继楼,张慧,王兰炜,范莹莹,安海静. 地震学报. 2013(01)
[5]垂直电场观测试验及数据初步分析[J]. 王兰炜,张世中,康云生,安海静. 地震学报. 2011(04)
[6]地电场日变幅与地电暴分析[J]. 郭建芳,李非,张秀霞,周剑青.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 (03)
[7]大地电场变化的频谱特征[J]. 叶青,杜学彬,周克昌,李宁,马占虎. 地震学报. 2007(04)
[8]河北省数字地电场数据分析[J]. 张学民,郭建芳,郭学增. 中国地震. 2006(01)
[9]崇明与南京台震前地电场变化异常分析[J]. 马钦忠,冯志生,宋治平,赵卫国. 地震学报. 2004(03)
[10]崇明异常电磁扰动与台湾7.5级强震[J]. 马钦忠,尹京苑,顾学章. 地震. 2003(04)
本文编号:3237543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地面系统台站分布图
地面系统地电场观测频段为DC-0.01 Hz,包括地表水平地电场和垂直地电场观测系统,电极采用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和铅板电极。水平地电场观测极距约100~300 m,电极埋深2 m,布极方式如图2所示;垂直地电场观测井深约100 m,划分为地表、50 m和100 m 3层,为了保证整个观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取同一深度埋设多个电极的方式(3个不极化电极和1个铅电极)(图3)[3]。古丰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40 m和200 m,南北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74 m和24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00 m和50 m;寺滩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240 m和200 m,南北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50 m和10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100 m和50 m;坪城地电场观测系统东西和南北测向只布设一道观测极距,极距都为100 m,垂直测向长、短极距分别为90 m和50 m。图3 垂直地电场电极埋设示意图
垂直地电场电极埋设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磁卫星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方案研究[J]. 张宇,王兰炜,申旭辉,张兴国,张世中,颜蕊. 地震学报. 2016(03)
[2]云南地区地电暴变化分析研究[J]. 胡小静,付虹. 地震研究. 2013(04)
[3]甘肃天祝地区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J]. 颜蕊,王兰炜,张世中,刘大鹏,胡哲,张兴国,朱旭,张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04)
[4]地电场水文地质因素及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逐日计算[J]. 谭大诚,席继楼,张慧,王兰炜,范莹莹,安海静. 地震学报. 2013(01)
[5]垂直电场观测试验及数据初步分析[J]. 王兰炜,张世中,康云生,安海静. 地震学报. 2011(04)
[6]地电场日变幅与地电暴分析[J]. 郭建芳,李非,张秀霞,周剑青.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 (03)
[7]大地电场变化的频谱特征[J]. 叶青,杜学彬,周克昌,李宁,马占虎. 地震学报. 2007(04)
[8]河北省数字地电场数据分析[J]. 张学民,郭建芳,郭学增. 中国地震. 2006(01)
[9]崇明与南京台震前地电场变化异常分析[J]. 马钦忠,冯志生,宋治平,赵卫国. 地震学报. 2004(03)
[10]崇明异常电磁扰动与台湾7.5级强震[J]. 马钦忠,尹京苑,顾学章. 地震. 2003(04)
本文编号:3237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3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