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察隅)早中生代岩浆—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1-06-19 14:57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察隅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构造位置,具有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多条缝合带聚集、多地体拼合的复杂地质环境,同时该地区的研究程度又较低,致使各类岩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尚不清楚,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尚未建立,尤其是起着重要承上启下作用的早中生代岩浆和变质作用也少有研究,其相应岩石的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尚未解决,该地区在早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亟需建立。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早中生代岩浆岩和变质岩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研究,揭示出该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岩石组合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步建立了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青藏高原东南部在早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三期岩浆事件:早三叠世(248–243Ma)、晚三叠世(216-206Ma)和早侏罗世(187 Ma)。早三叠世岩浆岩出露在北羌塘地体内类乌齐地区,岩石组合类型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察隅)早中生代岩浆—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划分图(据YinandHarrison,2000修改)

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单元划分


图 2.2 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单元划分图Fig. 2.2 Tectonic unit division diagram of the southeast TibetNQ–北羌塘地体;SQ–南羌塘地体;NL–北拉萨地体;SL–南拉萨地体;TK–同卡微陆块;JYQ–嘉裕桥微陆块;JSSZ–金沙江缝合带;LSSZ–龙木措-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怒江缝合带;LMFZ–落巴堆-米拉山断裂带;IYZSZ–印度-雅鲁藏布缝合带;DQZ–丁青蛇绿岩带;TKZ–同卡蛇绿岩带;BSZ–八宿蛇绿岩带;BMZ–波密蛇绿岩带2.2.1 北羌塘地体北羌塘地体出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发育最为广泛,古生代地层只有在类乌齐北部零星出露。古生代地层主要由石炭系马查拉组的一套沉积于大陆边缘的浅海-海陆交互环境的含煤层沉积岩和二叠系莽措组灰岩组成。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三叠系地层包括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和巴贡组。甲丕拉组不整合覆盖在吉塘岩群之上,下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巨厚层状、厚层状砂砾岩,中部为灰色砂岩、灰岩互层,上部

八宿,类乌齐,地质简图,蛇绿岩带


图 4.1 丁青-类乌齐-八宿地区地质简图Fig. 4.1 Geological map of Dingqing-Leiwuqi-Basu regionNQ–北羌塘地体;SQ–南羌塘地体;NL–北拉萨地体;SL–南拉萨地体;TK–同卡微陆块;JYQ–嘉裕桥微陆块;JSSZ–金沙江缝合带;LSSZ–龙木措-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怒江缝合带;LMFZ–落巴堆-米拉山断裂带;IYZSZ–印度-雅鲁藏布缝合带;JT–吉塘杂岩;DQZ–丁青蛇绿岩带;TKZ–同卡蛇绿岩带;BSZ–八宿蛇绿岩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部分熔融与淡色花岗岩成因机制[J]. 张泽明,康东艳,丁慧霞,田作林,董昕,秦圣凯,穆虹辰,李梦梅.  地球科学. 2018(01)
[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J]. 张泽明,董昕,丁慧霞,田作林,向华.  岩石学报. 2017(08)
[3]班公湖-怒江构造带类乌齐地段晚三叠世丁青蛇绿混杂岩特征及时代讨论[J]. 余晓波.  矿物学报. 2015(S1)
[4]青藏高原东南部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J]. 董昕,张泽明.  岩石学报. 2015(05)
[5]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成因及意义[J]. 丁慧霞,张泽明,向华,祁敏,苟正彬,雷恒聪.  岩石学报. 2015(05)
[6]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石炭纪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J]. 吴彦旺,李才,徐梦婧,解超明,王明,熊盛青,范正国.  地质通报. 2014(11)
[7]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J]. 陈景文,李才,胡培远,解超明,彭虎,江庆源.  地质通报. 2014(11)
[8]西藏打加错晚三叠世安山质岩浆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J]. 宋绍玮,刘泽,朱弟成,王青,张立雪,张亮亮,赵志丹.  岩石学报. 2014(10)
[9]冈底斯印支晚期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J]. 王程,魏启荣,刘小念,丁鹏飞,卜涛,孙骥,张小强,王敬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9)
[10]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打开时限:来自斜长花岗岩的制约[J]. 胡培远,李才,吴彦旺,解超明,王明,李娇.  科学通报. 2014(20)

博士论文
[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构造演化[D]. 张玉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藏南叶巴组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D]. 魏友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2]西藏察隅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形成及其演化[D]. 王磊.成都理工大学 2014
[3]羌北东段吉塘岩群构造变形样式及变质变形期次[D]. 时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4]青藏高原侏罗纪羌塘盆地构造—古地理和盆地演化[D]. 吕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8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38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