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白城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14 09:43
  本文通过对白城地区那金—岭下—瓦房一带出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白城那金岭下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本次工作取得单点测年数据为(275±4.6) Ma、(254±3.0) Ma,形成于晚二叠世。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认为与古亚洲洋闭合同碰撞造山密切相关。 

【文章来源】:吉林地质. 2020,39(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白城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白城洮南那金—岭下一带地质略图(图(a)据[1],图(b)据[2])

岩体,洮南,白城,岩石学


那金—岭下岩体宏观特征

白城,岩体,二长花岗岩,元素


微量元素特征(表3),二长花岗岩仅Sr、Ni元素略高于中国二长花岗岩平均值,其余元素均较低于中国二长花岗岩平均值。在微量元素蛛网图(图6),图谱特征为曲线呈锯齿状,Ba、Rb、Th、Ta、Ce等元素隆起,Nb、Cr元素为负异常,图谱特征可与同碰撞花岗岩曲线形态对比。图5 白城那金—岭下岩体稀土配分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下三叠统卢家屯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聂立军,于宏斌,张建泽,王聪,李栋,李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2)
[2]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火成岩组合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许文良,王枫,孟恩,高福红,裴福萍,于介江,唐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5)
[3]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 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李伟,吴琳娜,赵英利,丁凌,赵立敏,梁琛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4)
[4]松辽盆地基底“多层结构”的探讨及其意义[J]. 梁爽,彭玉鲸,姜正龙.  世界地质. 2009(04)
[5]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02)
[6]中俄朝毗邻地区古吉黑造山带岩石及年代记录[J]. 彭玉鲸,纪春华,辛玉莲.  地质与资源. 2002(02)
[7]松辽盆地基底岩石的锆石U-Pb年龄[J]. 吴福元,孙德有,李惠民,汪筱林.  科学通报. 2000(06)



本文编号:328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8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