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四子王旗温都花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发布时间:2021-07-27 10:47
  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温度花石墨矿,通过研究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并进行找矿预测,有利于指导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Ⅳ),华北地块(Ⅳ2),阴山隆起(Ⅳ21),白云鄂博中-新元古代裂谷带(Ⅳ21-1)。区域内地层出露不完整,构造运动强烈、期次多,主体构造线呈近东西向至北东东向;多期次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多期次构造形迹的叠加和改造为矿质运移、富集、沉淀提供了场所。因此,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温都花石墨矿床共发现3条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石墨矿体赋存于白云鄂博群尖山组(Chj)地层,含炭质云母片岩、石墨片岩等浅变质岩系。矿石以石墨云母片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围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石墨矿体赋存于一定的层位,具层控特征,形态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研究区内发育褶皱构造,矿体形态受褶皱构造的影响较大。石墨多以2-10μm显微鳞片状为主,部分10-50μm,少数大于50μm鳞片状的形...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四子王旗温都花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研究区工作程度图

侵入岩,出露,地层,白云鄂博


2 区域地质背景2 区域地质背景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48]处于华北板块(Ⅳ),华北地块(Ⅳ2),阴山隆起(Ⅳ21),白云鄂博中-新元古代裂谷带(Ⅳ21-1)。区域内地层零星分布,出露不完整,又多被新近系、第四系覆盖,岩浆活动频繁、广泛,使得该地区的地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常被分割为零星小块出露,造成区内断裂、褶皱表现十分不明显。区域内主体构造呈近东西至北东东向。区域内侵入岩分布较广,空间上总体呈带状展布,时间上呈跳跃式延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多期次性和成因多样性;侵入岩的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控制,岩性以花岗岩类为主[49]。

地质图,地质图,白云鄂博群,尖山组


3 研究区地质特征3 研究区地质特征研究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长城系白云鄂博群尖山组(Chj)、蓟县系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Jxh),新近系宝格达乌拉组(N2b)。研究区内侵入岩仅出露新太古代糜棱岩化花岗岩(Ar3γ)。研究区主要发育区域浅变质作用,新太古代花岗岩与长城系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同经历了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了含炭质云母片岩和靡棱岩化花岗岩。研究区构造较为隐蔽,区内所发现的两条褶皱均呈隐伏状态,次生节理、裂隙较为发育,除此之外未见其它明显的构造形迹存在。(图 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J]. 颜玲亚,高树学,陈正国,焦丽香,孙莉,刘艳飞,周雯.  中国地质. 2018(03)
[2]内蒙古大乌淀石墨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J]. 张艳飞,梁帅.  地质找矿论丛. 2018(02)
[3]黑龙江石墨矿资源潜力预测[J]. 唐臣.  地质学刊. 2016(03)
[4]河南省镇平县小岔沟石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 鄢超.  华北国土资源. 2016(04)
[5]黑龙江云山石墨矿床资源潜力预测[J]. 李思远,孙莉,孟凡磊,张寄丹,李云国.  地质学刊. 2016(02)
[6]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新忽热一带晶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J]. 马德清.  西部资源. 2016(01)
[7]中国石墨矿床成矿规律概要[J]. 李超,王登红,赵鸿,裴浩翔,李欣尉,周利敏,杜安道,屈文俊.  矿床地质. 2015(06)
[8]集安市双兴六队晶质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曾庆彬.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5(01)
[9]我国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研究现状综述[J]. 张天宇,张忠良,李金钱.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4(04)
[10]河北省石墨矿床及找矿方向[J]. 付茂英.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4(02)

博士论文
[1]华北典型晶质石墨矿床成因研究[D]. 梁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内蒙古自治区查汗木胡鲁石墨矿矿床成因研究[D]. 黄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黑龙江省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 龙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山东省平度刘戈庄石墨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 孟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D]. 刘志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内蒙古四子王旗韧性剪切带研究[D]. 谢静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本文编号:3305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05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