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西部地区太原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发布时间:2021-08-01 06:46
苏里格地区太原组沉积环境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对苏里格西部地区太原组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的研究,并对研究区太原组进行有利储集相带预测。采用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重矿物分析、图像粒度分析、孔隙结构分析、常规物性分析等数据资料,对太原组沉积储层开展研究,以期该研究能为太原组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根据已有的地层划分方案及识别标志,将太原组分为太一段和太二段两个亚段。地层厚度图表明,太一段比太二段厚,西北部地层厚度较厚,东南部地层厚度较薄,并且地层厚度较厚区域整体呈现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发现太原组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海的沉积环境,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浅海相沉积发育较少。而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可进一步区分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泥炭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研究区沉积相呈自西北而东南展布,在西北部总体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洼地及泥炭沼泽为特征,分流河道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中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东南部基本上发育前三角洲及浅海环境。对研究区储层研究发现,粗粒石英砂岩是最优质的储集岩。储集空...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构造位置(据长庆油田内部资料修改)??2.1.2构造位置??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克拉通盆地,它具有扭动明显、稳定沉降和坳陷迀移的特点,??是我国最稳定的构造单元之一(赵靖舟等,2010)
??其沉积相的相变快且岩性变化快,导致研宄区内太原组内部的地层界线划分对比难度??大,出现不同的划分方案。中石油对太原组地层是持二分的观点(罗东明等,2008),??中石化以郭书元为代表的学者将太原组地层进行三分(郭书元等,2009),本次研宄考??虑到要对太原组地层进行全区跟踪对比,故而选择中石油长庆油田对太原组二分的方??案,将目标层自下而上分为太二段和太一段两个亚段。??3.1地层界线厘定??3.1.1太原组顶界特征??太原组顶部发育一套相对稳定的煤层,大部分井的均有发育(图3-1),煤层为太原??组顶界的重要岩性边界类型,界面之上通常为河道砂岩(图3-1)。太原组顶界的另一种??主要岩性边界类型为泥晶灰岩或泥质灰岩(图3-2),其上通常为泥岩或河道砂岩。在太??原组顶部不发育煤层和灰岩不发育,通常将河道砂岩底部作为太原组的顶界(图3-3)??或其他具有区域海退标志作为太原组的顶界。??U?|然^。?|?〇r^|?L.?L?■丨鎅时,。.,??组?段?f亭??岩性柱???(■?)自然伽马(CR)?密度(Den)??(m)自然伽马(GR)?密度(Den)??___〇_=I_j〇〇?1?3??0???200?1???3?°?-、、十、■????I??〔??—了?3::”:',?,_;一?.?j??原?1?s?段?a?p??Cm?‘??组丁?j霧纖j组:8?—?c?^??11?l_1?—??图3-1苏40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图3-2忠3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10??
??其沉积相的相变快且岩性变化快,导致研宄区内太原组内部的地层界线划分对比难度??大,出现不同的划分方案。中石油对太原组地层是持二分的观点(罗东明等,2008),??中石化以郭书元为代表的学者将太原组地层进行三分(郭书元等,2009),本次研宄考??虑到要对太原组地层进行全区跟踪对比,故而选择中石油长庆油田对太原组二分的方??案,将目标层自下而上分为太二段和太一段两个亚段。??3.1地层界线厘定??3.1.1太原组顶界特征??太原组顶部发育一套相对稳定的煤层,大部分井的均有发育(图3-1),煤层为太原??组顶界的重要岩性边界类型,界面之上通常为河道砂岩(图3-1)。太原组顶界的另一种??主要岩性边界类型为泥晶灰岩或泥质灰岩(图3-2),其上通常为泥岩或河道砂岩。在太??原组顶部不发育煤层和灰岩不发育,通常将河道砂岩底部作为太原组的顶界(图3-3)??或其他具有区域海退标志作为太原组的顶界。??U?|然^。?|?〇r^|?L.?L?■丨鎅时,。.,??组?段?f亭??岩性柱???(■?)自然伽马(CR)?密度(Den)??(m)自然伽马(GR)?密度(Den)??___〇_=I_j〇〇?1?3??0???200?1???3?°?-、、十、■????I??〔??—了?3::”:',?,_;一?.?j??原?1?s?段?a?p??Cm?‘??组丁?j霧纖j组:8?—?c?^??11?l_1?—??图3-1苏40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图3-2忠3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克拉通盆地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目标优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J]. 刘晓鹏,赵会涛,闫小雄,贾亚妮.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3)
[2]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沉积模式重建及其勘探意义[J]. 肖红平,刘锐娥,张福东,林畅松,张梦媛.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2)
[3]苏里格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付金华,范立勇,刘新社,黄道军. 石油学报. 2019(02)
[4]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物源分析及其时空演化过程[J]. 李蒙,赵红格,李文厚,任战利,卓鱼周,付星辉. 古地理学报. 2018(06)
[5]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尹泽,刘自亮,彭楠,沈芳,谭梦琪,王玉冲,梁雨晨,王红伟. 沉积学报. 2019(01)
[6]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及物源[J]. 李元昊,郭小军,梁艳,白嫦娥,王克. 古地理学报. 2018(05)
[7]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石盒子组八段辫状河储层构型[J]. 李易隆,贾爱林,冀光,郭建林,王国亭,郭智,张吉. 石油学报. 2018(09)
[8]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地层水特征与气水关系[J]. 崔明明,王宗秀,樊爱萍,高万里.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9)
[9]鄂尔多斯盆地L地区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物源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 刘琴琴,陈桂华,陈晓智,祝彦贺,杨小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8)
[10]致密砂岩气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例[J]. 秦波,曹斌风,周进松,张立宽,雷裕红,张振宇. 沉积学报. 2019(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与投资分析评价[D]. 张力军.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5029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构造位置(据长庆油田内部资料修改)??2.1.2构造位置??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克拉通盆地,它具有扭动明显、稳定沉降和坳陷迀移的特点,??是我国最稳定的构造单元之一(赵靖舟等,2010)
??其沉积相的相变快且岩性变化快,导致研宄区内太原组内部的地层界线划分对比难度??大,出现不同的划分方案。中石油对太原组地层是持二分的观点(罗东明等,2008),??中石化以郭书元为代表的学者将太原组地层进行三分(郭书元等,2009),本次研宄考??虑到要对太原组地层进行全区跟踪对比,故而选择中石油长庆油田对太原组二分的方??案,将目标层自下而上分为太二段和太一段两个亚段。??3.1地层界线厘定??3.1.1太原组顶界特征??太原组顶部发育一套相对稳定的煤层,大部分井的均有发育(图3-1),煤层为太原??组顶界的重要岩性边界类型,界面之上通常为河道砂岩(图3-1)。太原组顶界的另一种??主要岩性边界类型为泥晶灰岩或泥质灰岩(图3-2),其上通常为泥岩或河道砂岩。在太??原组顶部不发育煤层和灰岩不发育,通常将河道砂岩底部作为太原组的顶界(图3-3)??或其他具有区域海退标志作为太原组的顶界。??U?|然^。?|?〇r^|?L.?L?■丨鎅时,。.,??组?段?f亭??岩性柱???(■?)自然伽马(CR)?密度(Den)??(m)自然伽马(GR)?密度(Den)??___〇_=I_j〇〇?1?3??0???200?1???3?°?-、、十、■????I??〔??—了?3::”:',?,_;一?.?j??原?1?s?段?a?p??Cm?‘??组丁?j霧纖j组:8?—?c?^??11?l_1?—??图3-1苏40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图3-2忠3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10??
??其沉积相的相变快且岩性变化快,导致研宄区内太原组内部的地层界线划分对比难度??大,出现不同的划分方案。中石油对太原组地层是持二分的观点(罗东明等,2008),??中石化以郭书元为代表的学者将太原组地层进行三分(郭书元等,2009),本次研宄考??虑到要对太原组地层进行全区跟踪对比,故而选择中石油长庆油田对太原组二分的方??案,将目标层自下而上分为太二段和太一段两个亚段。??3.1地层界线厘定??3.1.1太原组顶界特征??太原组顶部发育一套相对稳定的煤层,大部分井的均有发育(图3-1),煤层为太原??组顶界的重要岩性边界类型,界面之上通常为河道砂岩(图3-1)。太原组顶界的另一种??主要岩性边界类型为泥晶灰岩或泥质灰岩(图3-2),其上通常为泥岩或河道砂岩。在太??原组顶部不发育煤层和灰岩不发育,通常将河道砂岩底部作为太原组的顶界(图3-3)??或其他具有区域海退标志作为太原组的顶界。??U?|然^。?|?〇r^|?L.?L?■丨鎅时,。.,??组?段?f亭??岩性柱???(■?)自然伽马(CR)?密度(Den)??(m)自然伽马(GR)?密度(Den)??___〇_=I_j〇〇?1?3??0???200?1???3?°?-、、十、■????I??〔??—了?3::”:',?,_;一?.?j??原?1?s?段?a?p??Cm?‘??组丁?j霧纖j组:8?—?c?^??11?l_1?—??图3-1苏40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图3-2忠3井太原组岩性-测井地层划分柱状图??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克拉通盆地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目标优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J]. 刘晓鹏,赵会涛,闫小雄,贾亚妮.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3)
[2]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沉积模式重建及其勘探意义[J]. 肖红平,刘锐娥,张福东,林畅松,张梦媛.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2)
[3]苏里格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付金华,范立勇,刘新社,黄道军. 石油学报. 2019(02)
[4]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物源分析及其时空演化过程[J]. 李蒙,赵红格,李文厚,任战利,卓鱼周,付星辉. 古地理学报. 2018(06)
[5]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尹泽,刘自亮,彭楠,沈芳,谭梦琪,王玉冲,梁雨晨,王红伟. 沉积学报. 2019(01)
[6]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及物源[J]. 李元昊,郭小军,梁艳,白嫦娥,王克. 古地理学报. 2018(05)
[7]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石盒子组八段辫状河储层构型[J]. 李易隆,贾爱林,冀光,郭建林,王国亭,郭智,张吉. 石油学报. 2018(09)
[8]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地层水特征与气水关系[J]. 崔明明,王宗秀,樊爱萍,高万里.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9)
[9]鄂尔多斯盆地L地区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物源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 刘琴琴,陈桂华,陈晓智,祝彦贺,杨小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8)
[10]致密砂岩气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例[J]. 秦波,曹斌风,周进松,张立宽,雷裕红,张振宇. 沉积学报. 2019(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与投资分析评价[D]. 张力军.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5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1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