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1-08-03 04:58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 

【文章来源】:科技导报. 2020,38(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9大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与伤亡人数分布

区域图,地质灾害,区域


“一带一路”典型区域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大致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1922—2015年),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共计1224起。“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低频阶段(1922—2006年)和活跃阶段(2007—2015)(图4),其中发生于活跃阶段的地质灾害共计7330起,占总体地质灾害发生频次的94.9%(图5),发生频次显著高于低频阶段。地质灾害活跃阶段共计造成2.3514万人死亡,3244人受伤。除了阶段性变化外,地质灾害发生频次还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图5)。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人类活动。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 and Climate Analytics)[7]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降雨等天气是滑坡、泥石流的重要诱发因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IPCC)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180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受此影响,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因此诱发的地质灾害事件也相应迅速上升[9-10]。图5“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活跃阶段(2007—2015年)造成人员伤亡


本文编号:3318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18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